《艺术与视知觉》:极简与扁平化探源(1)

最近读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很是入迷,总觉得视野又开阔了,文中主张人的视知觉有种简化的倾向,令我似乎明白了极简主义、扁平化设计流行的理论依据了。

本篇算是开端,接下来的章节中会分别阐述形状、色彩、位置、空间和光线等直觉范畴中所包含的种种能够创造张力的性质。 

1视知觉

视觉是一种感觉,但又不同于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那样直接。我们虽然“看到了”,但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的眼睛并没有直接“接触”到任何对象(界面、物体、声波或者气味 ),这种“非直接性”,甚至可以说成视觉是一种直觉,更令我们的视觉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或干扰。

本书提到“视知觉”这个概念,是因为作者认为没有事物是独立存在的,看到一个物体,就意味着在整体中给它分配一个位置。也就是说,每一次观看就是一次“视觉判断”。我认为作者强调视知觉,原因就是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主观因素必然会参与这种观看,因此这个过程中有“知”的环节。

> “一切知觉式样都是能动的。而知觉式样所具有的这个最基本的特征,恰恰又是对艺术最有用的一个特征。 ”           -节选自原文后记

2心理简化趋势

作者认为我们的以往经验在潜意识中构建了一个”隐藏的式样“。这个”隐藏的式样“是我们评价视觉对象平衡值的”参考架构“。当我们观看时,图形对象与我们脑中的参考架构组成了一种”力场“。我们的视知觉有一种追求平衡的趋势,为了便捷而迅速地判断,显然最有利的办法是以”参考架构“为坐标,考察对象的偏差。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就产生了张力,令视知觉的对象在观看者眼中看来产生了运动。



当外部的式样模糊不清的时候,为了寻求一种高效的认知,主观因素就会起作用,比如我们的焦点、我们的预期和偏好等等。我们会趋向于将其理解成我们认为最接近的式样,这就是一种简化的趋势。也可以称之为寻求”经济“的趋势。

> “表现性取决于我们在知觉某种特定的形象时所经验到的知觉力的基本性质——扩张和收缩、冲突和一致、上升和降落、前进和后退等等。当我们认识到这些能动性质象征着某种人类命运时,表现性就会呈现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意义;而且,在涉及到任何一件个别艺术品时,我们也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这种深刻意义。”                                     -节选自原文后记



例如,上图左边,当黑球处于正方形中心的时候,看起来最稳定,而在其他位置的时候,我们总能感觉像是有如上面右图那样的力场作用于黑球,让我们会感觉黑球有某种运动的趋势。

“ 表现性是所有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范畴,而所有其它的知觉范畴最终页都是通过唤起视觉张力来增加作品的表现性。 ”                                      –节选自原文后记

下一章预告:

心理(视觉)平衡与物理平衡 

=======================================

左宜右有

联结左右脑,关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分享关于认知、思维、艺术的精读体验。

微信号:QuickFlip



LOFTER:浮生絮语·得意忘言   http://lazecate.lofter.com/post/3b2d0b_656f5e8

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