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的古乐器揭示的先秦乐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此时期在音乐思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乐器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体系。



> 曾侯乙的编钟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中的编钟

一钟双音

中国古代的钟主要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圆形和合瓦形。圆形为仪式或宗教用的钟,外国教堂的钟就是这类的设计。合瓦形的钟属于「歌钟」类,和铙、镈等金类打击乐器同一家族,形制相近,剖面见下图: 



合瓦形钟最神奇之处就是一钟双音,即敲击合瓦形的钟正面和侧面可以各发出一种音。根本原因就是敲击正或侧鼓点时触发的振动包含着不同的固有频率,因此赋予编钟特有的双音特性。 



简言之,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

> 【独立的振动模态】:合瓦形编钟将圆柱体压扁呈椭圆柱体,正、侧鼓音的振型对称面的对称行为与圆柱体不同,其中正鼓音振动对长轴对称面对称,而侧鼓音振动对短轴对称面反对称。它们是两组各自独立的振动模态。

十二律

十二律是一种划分八度(同名音间的距离)的方法。将一个八度划分为12个单位,这些单位就叫”律“。现代钢琴12个半音是相等的,即”十二平均律“;而曾侯乙编钟的十二个半音是不相等的。下图是曾侯乙编钟与钢琴音位的对应关系。





> 【五音】: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
> 【十二律】: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
> 【律制与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不同民族和地区划分八度的方法并不相同,如泰国和缅甸将八度划分出7个音,泰国平均划分,而缅甸则不平均划分。伊朗有二十二、二十四两种划分方法。阿拉伯则有十二律、十七律和二十四律等多种律制并存。

其他古乐器

曾侯乙墓出土了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



古代瑟的弦数不尽相同,有19弦,21弦,25弦。此墓出土的瑟首尾均有25个弦眼,应为25弦瑟。瑟的尾端浮雕有龙蛇的形象,侧板有彩绘的凤鸟图案。瑟柱,又称瑟码,置于瑟面和弦间用于承弦调音。



25弦瑟 



 

> 瑟侧面尚存彩绘

素漆十弦琴

弹奏乐器,由琴身与活动底板组成。琴身中空为音箱,出土时弦已朽俟。据两端弦孔和拴弦柱,原张施十弦。此琴文献未载,为前所未见之考古发现。





五弦器

有专家认为五弦琴为“均钟”,是为编钟定音的工具,有学者认为,彩漆五弦器是古代为编钟校对音高的仪器“均(yūn)钟木”,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音叉和校音器。它既是实用的乐器,也是华美的工艺品。





编磬 

磬在中国夏代已出现,与仪式有着密切关系,因而编磬也是重要的礼器。编磬常与编钟合奏,称为“金石之声”。



> 笙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



笙属匏(páo,音跑)类乐器,匏即葫芦。用匏制作笙需在幼匏时按笙斗形制用匏范套住幼匏使之定型。此笙是目前所见中国匏制笙中最早的实物。

> 【八音】: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

左宜右有

联结左右脑,关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分享关于认知、思维、艺术的精读体验。

微信号:左宜右有 QuickFlip



LOFTER:浮生絮语·得意忘言   http://lazecate.lofter.com/post/3b2d0b_5ac2f38

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