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IS MAGIC(2)

感性认识

看表感知时间直接而直观。但就像原子钟相对于世界时一样,通过授时所感知到的,只是测量数据,并不是时间的真正面目。

有一阵子,我在读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

当读到书中援引的、公元一世纪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一些记载时,我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准确地说,是一种新的视角:
我读的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讲述古罗马帝国从凯撒到君士坦丁这一段的历史,大约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这段时间。而塔西佗是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一名历史学家,吉本生活在18世纪,我本人则处在21世纪。
我和历史学家、罗马帝王,由这一本书而连接到此刻一点,这简直就是最真实的穿越!就在当下的一点,压缩时间的跨度,将所有相干人都拖拽到一起,多么神奇!
客观地说,在我出生以前,上述这些人已经由生到死、轰轰烈烈地活了一辈子,已成事实。但在我从来没听说过吉本、从来没有听说过罗马帝国的时候,他们是否算真的存在,对我是否真的有意义?我了解他们的过程,就像考古挖掘一样,并非沿着一般意义上的线性时间线去了解他们,而是根据能找到的证据、找到的先后顺序,尝试重建对他们的印象。这种印象与他们真实存在的本体似乎不那么相关。

比如,一个很重要的作家或者科学家、哲学家,在我从来没有了解、知道的时候,他们真存在么?当我一知半解的时候,我所以为的他们,或者说,对我来说存在的他们与真正的他们是等同的么?如果一千年之前,有个人做了一件东西,在我们现代人发现之后视为艺术品。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人在他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做这件东西的行为?
对我来说,在没有见过这个艺术品、不知道这个人的时候,属于他的时间线一直没有展开,生存空间一直都没有启动,而当我了解到、接触到这件艺术品的时候,跟他有关的一切时间都开始运转。也即是说,与我的认知相对应的他的时空开启,我的时空与他的时空对接。
用海德格尔的“绽出”形容这种体验可能更贴切。一切都在那里,当我们触发某一点时,只露一角的冰山便全部显现出来,如同流体从某一点喷薄而出一样。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并非存在于时间之中,我们就是时间。因此,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是因为在现在意识到曾经的存在,因此过去就在现在之中存在。未来与现在的联系,是对潜在的可能性、任务或者约定的期望。这跟人思虑的天性有关,人有超前思维,会考虑悬而未决的情况将怎样发展。我们并非深陷于连续的序列时间中。我们能够回忆起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能够随机地跳转到某个时间片段——我们在思想中跳出时间序列。
这样来说,也可以理解成根本就没有线性的时间,所有的事件都是平行存储的,只是通过某种逻辑让我们有种时序的错觉。或者是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事物,而对事件进行时间编码,我们人为地规定一千年前与一分钟前到底哪个更远,规定了时间的长度。那么达到永恒、真正的存在的方法是留下可以成为开启这种时空对接的东西?

这种现象背后有什么深意呢?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但我知道,我并不是独自纠结这个问题的人。“你不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王守仁这句话说的也是这种境遇。我们通常认为时间、事件进程是线性的,而上述的现象刚好拷问了这一认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立场,哲学上可以划分成现在论Presentism与永恒论Eternalism 两个阵营:

摘录一段从豆瓣上读到某人的帖子,也是说明这两个阵营的观点的:
(文章原址见参考资料 http://www.douban.com/note/123614640/?post=ok&start=100#last
“当我把宿舍里所有书都搬到外面后,问我的舍友“宿舍里有没有书存在”,他会回答说“没有”。为什么他说没有呢,在我搬出外面之前,或者几分钟后我就把书搬回来后不就有了吗。这实际上看出我们对“存在”一词的一个日常用法就是,说一个东西存不存在指的是它此刻存不存在,此刻宿舍没有书,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宿舍里不存在书。这种观点认为此刻具有某种特殊性。一个东西此刻存在与一个东西在过去存在或未来存在在本体论上不是等同的。如果说此刻在时间上具有特殊性,相信很多人都会赞同,因为这似乎很符合我们的直觉和常识。但为此刻的特殊性加以论证是极为困难的,尤其它很可能意味着不承认过去和未来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被称为现在论,而反对此刻具有特殊性的观点被称为永恒论。”

Presentism认为时间是一定序列的各种各样的实体。在某一特定时间,一些事情存在,另一些则不存在。当下是我们唯一能应对的,而其他的都不存在,比如我们不能说荷马是存在的,因为此刻他并不存在。
有些与Presentism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确定此刻本身就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旦我们想到此刻,其实它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无法让某一瞬间停驻,我们所意识到的此刻已然成为过去,只是习惯性地认为它是现在。

Eternalism则认为,时间是一个真实的维度,与空间的三维一样,因此所有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跟现在的事物一样真实。在这一派看来,荷马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必须用特别的方式去谈论在过去很久之前存在过的人(who exists at a distant time),就像我们用专门的方式讨论远处的某物一样(使用附近,远处,上下,那里等等,跟使用过去,一分钟前等等是一样的)。时间是另一个维度,未来早已经确定,并且没有客观的时间流逝。它们将时空描述成不变的四维“块”,这不同于传统的观念:人们将世界看成是三维的,随时间流逝而变化。另一些人认为时间并不是个”容器”,事件和物体在其中通过;时间也不是实体的”流”,它只是一个基本的意识架构(和空间、数字一样),人们通过它来组织和比较事件的顺序、快慢等等。康德和莱布尼兹持后一种观点,认为时间既不是事件,也不可测量因此更不可经历。


[1]吉本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这本书讲述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社会阶层、王朝更迭、宗教等方方面面。吉本文笔华美生动,考证充分,并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读他的这本书,获得的不只是历史的知识,同时也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