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钢琴三重奏

2天半完成了1万5千字,虽然累,但是完成的时候很有成就感。  
昨天下午收拾收拾,竟还有精神出门儿,去淘了几张碟后,晃悠到北大——上周买了晚上7点的Polygon钢琴三重奏音乐会的票。  
呵呵,上次听音乐会还是很久之前的事呢。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有听古典音乐欣赏的广播节目,也许我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了吧:)

本次演出的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第三部分邀请了一个中国的中提琴家),刚好是我喜欢听的几种声音。这次的演出是某机构组织的“打开音乐之门”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音乐的活动,所以票价相对比较便宜,来的观众比较多。所以现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嘈杂,不知道为啥总有那么多人感冒、嗓子不舒服,以及坐不住老得活动活动的人。开始一段时间,我因为这些干扰郁闷了有一段时间。  
这次听音乐会总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渐入佳境”——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我自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入了有点浑然忘我的状态。

第一部分,人家演奏的是莫扎特的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这首曲子完成于1786年。它听起来虽然很活泼、轻松,但不知道是我理解有误,还是咋的,总觉得少点韵味,三种乐器的配合不是那么浑然一体,当然也可能是周围各种干扰太多的缘故吧。反正第一部分没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整个部分听下来,脑海里浮现的是欧洲的一些建筑、雕像啥的。当时,我就想起来,前一阵子头一次听到的日本姬神乐队的一首曲子的时候,一下子就辨认出了它的东方味道。而现在,莫扎特的曲子则让我联想到了欧洲风情。究竟是因为平时耳濡目染多了(一般描述欧洲的片子都会用欧洲音乐家的曲子吧,这样就给人建立了条件反射),还是真的是由于伟大的艺术的作用——即作者将这些元素真的融入到了音乐中,而我通过倾听又把它给解读了出来,总之,这是个问题。

第二部分开始,我渐渐进入状态,身边有人听到激动的时候,身体都开始有抽搐的表现了,呵呵:)这部分人家演奏的是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据说是作者融合了古典、阿根廷民乐以及爵士等要素作出的曲子,极具探戈风格。不过,我是不太知道探戈什么风格了,只是觉得这一部分的时候,三种乐器的配合比较和谐起来,有种小溪合流的感觉。而且,从音乐中,明显能感觉到那种拉丁民族的风格,有些奔放、激烈。本部分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分为四个章节,偶不太能分出四季,只有听到冬的时候,有段音乐让我联想起踩在雪地上的感觉。大部分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一个面如切格瓦拉的人穿着褴褛的风衣,走在萧瑟的街头……

第三部分的时候,演奏的是勃拉姆斯的g小调钢琴四重奏,完成于1861年。这首曲子问世比莫扎特的那首晚了快到100年,听起来好像更接近现代一些。此时演奏者已经进入如痴如醉的状态,我自己也受到了强烈感染。这个阶段,加入中提琴的时候,我尝试着分辨出小、中、大提琴各自的声音,但没多久就发现,四种乐器的声音好像拧成了一股一样,难舍难分。到这时候,音乐让我联想到的就是江河的入海口处,四方的支流合并在一起、奔入大海的景象。自此以后,我就常常有种被人从头顶将一大桶水浇灌下来的那种感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醍醐灌顶?听到激动的时候,竟有些窒息的感觉,就好像坐过山车时候的反应——这个着实有些奇怪。另外,整体音乐的节奏比较激昂,提琴手们手中的弓那大开大阂的动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3个人的动作配合着音乐,仿佛某种舞蹈一般优美。该部分结尾是数段回旋曲,我感觉就是一样的调子不断地变奏,不过出乎意料地好听。这旋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演出结束后,直到回家,我的脑子里不断地在回放这个旋律,有的时候自己竟然哼出声来,这对于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来说,实在是很罕见。

总的来说,这次的音乐会听得很过瘾,听完之后,我的疲惫被一扫而空,代之以一种梦游般的恍惚或者说是微醺的状态。反正回去的路上,一直在轻轻地晃悠着身体,脑中回响着那些旋律,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原来音乐真的能让人醉,这就是所谓的陶醉吧,哈哈。不知道是我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呢,还是这次的演奏者水平比之前那次高呢?这又是个问题…… 

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