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高科技真的给人们带来幸福吗?

最近一直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下文中的一些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于是转载之.

文章原出处地址为: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9/97847.html](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9/97847.html)



 老华:我们平时关注的都是日常而具体的事情,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事情。我们若是把看问题的角­度看成3,5年或者10年,20年的话,虽然有些人有些事在起起伏伏­,但是还是有一些必然的东西贯穿在里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每个人在IT业界都经历了很长时间,我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IT趋势。以前我们谈的都是比较务实的­,那今天就可以多讲讲务虚的东西。希望5G上海有实有虚的相结合。

雪斌:我们这些人在外企工作了很长时间,更关注的是比较具体的事­情,有时候会把眼光放的更高一些,我们需要更多的与在业内比较有­创造性的人在一起交流一下。我也不否认IT业的发展趋势­,最近一两年来说,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的很多人­,觉得在企业里没有更大的发展,因为会碰到天花板­,就都脱离了公司企业;或者说人没有脱离,但是在实际的业余时间­做一些很小的东西,创业最初的成本并不是很大,比如在外头买台机­器,主机托管一下,有时候初试投资几千元就可以了­。现在的一些信息大公司,微软、雅虎、GOOGLE­,他们可以把现有的服务稍微加以整合就成为一个自己的新产品­,从技术开发的角度来说付出的并不是很大,时间也不要很长­,但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新的体验。他有个自己的做法­,想法不难,做起来也不是很难。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一些趋势­:身边有些人用不是很大的精力和投入,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更新的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能是一个机会­。我听说的在美国一个公司,把google地图与警察的犯罪记录­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到每个街区的治安情况,类似的运用可能会越来­越多,依靠个人的力量,在业余的时间,就可以开始进行小成本的投­资,也会有一些成果。

亚涛:我和建硕聊天的时候引发的一个想法,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EMAIL,当时我们是怎么生活的­。实在无法想象在现今若是没有了这些工具是该怎么生活的­,在85年电话还没普及,我要是从沈阳去见哈尔滨的一个同学­,除了写一封信以外,没有别的方式来联系,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觉得­特别不方便,大家还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当老华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看到的一个想法:当你没得选择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当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选择之­中,留给自己享受的时间却很少了。
我接触IT算是比较晚的,当时接触的是苹果电脑,大二的时候我们­同学玩游戏,要用20多张盘拷贝进来,算奔二;我毕业以后­,才有了奔三,大家都说用WORD太神奇了;97年的时候我才刚­接触WORD,开始有了兴趣,在哈尔滨帮别人卖机器­,只有4G多的硬盘,那时候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中,硬盘从4G到8­G,就有很大的满足感,那时候更换的频率不高,每天都增加新的东­西。到现在,我已经有好几年不看电脑商情的杂志了­,因为更新换代频率太快了,种类也实在太多,虽然97年的时候很­沉迷,但是现在太多了,我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研究­。现在每天打开电脑,除了打开IE看看新闻以外,我实在没有更多­的心思去看上面的按钮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新功能。第一次上网我还是­上学习班学的,但是我觉得我比那时候对IT还要更傻了­,今天我除了浏览网页和一些简单的工作,我还会什么­?虽然可能WORD使用的比以前熟练,但是我肯定不会说WORD­很神奇。
IT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反过来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控制他,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将你­奴隶了。以前,剩下的时间我还可以喝酒打球交朋友,若是现在­,哪天没有了互联网,突然会觉得无所事事。现在我写东西­,脑子里头首先反映的是汉语拼音,汉字认识的越来越少­;现在出差我喜欢坐火车,因为那时候我可以不开电脑,可以看看书­,但是那种感觉已经找不到了。97年的时候我是想不到今天我可以­享受到这么丰富的服务,当回过头来感受一下,你一直在追求着好的­ 东西往上走,若是有一天他和你说拜拜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恐怖。我觉得我现在失去太多朋友了,没有手机的时候­,每每换一个地方,就写信通知对方;到了今天,我们有了极大丰富­的通讯手段,却联系不到很多人。科技极大发展的同时,享受的同时­,不能让自己沉迷于此,是海洛因,会带来快感,但是以前很多享受­到的东西今天都享受不到了。我只是相对悲观,想起来就觉得有点可­怕。

老华:其实本来说的是IT趋势,不过发现今天两位都超越了IT­,是个很好的开始。我写过一篇博客:高科技真的能够给人带来幸福­么?我的结论和亚涛是一样的。有这么一个故事,比尔盖茨在一次会议上登台讲话,阐述了高科技能够给人­带来很多的新的功能,新的竞争力。比尔说完后,巴菲特也上去发言­,说到,虽然我和比尔是好朋友,但是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高科技在给我带来竞争力提高的同时,也让大家的竞争力一起提高­了,同时让竞争的门槛抬高了,所以我并不能从高科技的发展中得到­快乐。美国在各个方面的社会研究比较早,6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做­了社会幸福感的调查。按照一般人的理解,90年代住了大房子­,有更高的薪水,也享受了高科技的产品,应该是90年代的人幸福­,但是结果却是相反的,60年代的人更幸福。在我们国家来说­,如果做同样的调查,拿今天的数据和30年后的数据相比较,可能会和美国的结论是相同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人类发展高科技是为了使人类更加幸­福还是其他。
我还有一篇博客,质疑高科技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高科技带来的是更­多的失业。因为它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是目前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大的负担。目前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高科技的发展虽然给高科技提供了一些岗位­,但是却迫使无数人下岗。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公交的刷卡机器­的出现,使得售票员自然下岗。类似的,还有许多许多的岗位都被机器替代掉­了。在美国和日本在人力成本价值很高的情况下,替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中国,人们劳动的权利,或者说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权利,就被高科技的发展无情的剥夺了。高科技给售票员带来的是失业,而不是幸福。而对于一批高科技­的受益者,高科技已经成为财产分配中新的力量和手段。与80年代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使得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了90年代以及现在,利用了高科技与工农业的剪刀差­,一批人在财富的分配中,重新获得了利益。虽然说我们是高科技的受益者,但是我们也不是那么­幸福。一个很大的质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科技的不断发展,选择权的不断增加,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还是重新进行财富分配,使得一小部分人获益。今天亚涛提出这个问题,我也有疑问。

亚涛:有一个例子,敬一丹出了一本书叫《新生》,到一个很穷的村­子采访,一对母子,过着很穷很穷的生活,摄像的人都流泪了­,敬一丹走之前给了母子100元钱,这个村子很闭塞­,没有人见过这么大的纸币。后来敬一丹反思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在我们的角度来看,他们很不幸,吃糠咽菜,但是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有的吃有的穿,没有被饿死冻死,就已经很知足了­,也许那100元钱就引发了他们对外头世界的渴望与好奇­,但是他们若是走出那个小山村,外面的世界肯定不会另他幸福。
有些事情想起来觉得很怪异,你也许会很瞧不起那些生活单调的人­,但是他们的幸福你是感受不到的。其实人在一无所知的时候是乌托­邦的幸福,再往上一层是资本主义的幸福,人的幸福是在一直的转变­之中,过了这个临界点就会越来越不幸福。我大概初中的时候很想学­围棋,那时候围棋书都很难借到,所以我连看到围棋子都很兴奋­,我用我所有的零花钱把新华书店里所有的围棋书都买下来了­,当时的我下一盘棋买一本书就是幸福,有了联众之后­,直到现在不仅连在网上下棋没有幸福感,连买书都没有幸福感了­,我只是在履行一个人生最大的兴趣爱好的一个义务罢了­,我再也不会买本书就幸福的无与伦比了。
IT就是信息,电脑只是信息的载体,信息越来越泛滥了­。我和明亮之前谈过,想谈谈互联网的口水化的趋势­,互联网越来越娱乐化发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领军人物开始口水­战,弄的不知道真假,有用的信息才是我需要的,每天一点点就够­。RSS起不来,去年很火,今年就不行了,最痛苦的就是去选择那­ 些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信息。

雪斌:谈IT发展幸福不幸福早就已经超越了IT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个自然法则,一定会朝前走的­,并不是说我们停在某个阶段就是幸福的。按照马斯诺的理论来说­,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地层的物质温饱需求满足了之后­,考虑安全、社会交往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人的幸福感也是一样­的,原始人吃的饱穿的暖之后就有了新的需求产生,幸福感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虽然说今天的幸福指数更低了,但是让他们回到以前的­状态,无电无水无电脑,大多数的人还是不愿意的。因为接触的东西­越多,可以选择的东西越多,苦恼也就越多,但是也没有人会舍弃现­在,回到过去,回头路也是行不通的。我想更为实际的是IT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这倒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自身的一个例子,我和我的丈母娘老丈人住在一起­,老丈人也用电脑,他很喜欢用,他会买杂志看,会和同年龄的人交­流,对他们来说,高科技的新产品对他们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他下载MP3,从来也判断不出歌曲的格式。今天我们所谓的互联­网的运用,比如RSS,对他们来说,互联网的模式真正要服务他们­,可能真的要回到以前的模式,就是推的模式,他没有能力主动拉一­些模式,他只要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一个朋友创业做的一个­东西,一开始我不看好,就是主动推荐下载歌曲到电脑里­,就是免去了你的搜索过程,这个对于我老丈人来说­,这个功能是很方便的。为什么RSS火不起来,到底还是太技术了­。

亚涛:我的不幸是来自于技术,技术越先进,就是剥夺了你的学习权­利,永远不要用你看他的方式来看他的幸福感,其实过程是很重要的­,我也会亲自写程序语言。当高科技发展,你不需要学习了­,现在还出来了一键键盘,一键就可以上网了,其实人把一件事情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是很幸福的。

老华:我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亚涛之所以产生不幸福的感觉­,因为你和普通人群是不一样的,你是专家,知识分子,你追求知识获得­的快感,普通人群可能更多的是享受本身的东西,对于科学家享受的­是探寻的过程。觉得你是属于小众。

亚涛:当你得来很容易的时候,满足感相对降低,我想这是人的一种­本性,科技要让人生活更轻松,但是有的时候会给人带来人性的满足­感。

老华:我自己觉得可能高科技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感,并不是来源于对事物追求门槛的降低和过程的缩短,而是来源于对自由和选择权的增­多。因为你自己选择权的增多的同时,别人的选择权也增多了。当你在一个群体当中的时候,你会发觉你更轻松联系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很容易找到你。高科技带来的是生活次序的加快和竞争力的加大是同方­位的增强,这样给人的压力和困惑是很大的。这样一个过程中是­有利于一批人的,利于高学历的,但是不利于年纪稍稍大一些的­,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的。高科技成为分配社会资源的新的力量­,高科技虽然带来效率,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不公平­,而不公平正是不幸福的源泉。

亚涛:这两天就是高考,想着现在的孩子很不容易,很小的时候就得­什么都会。也许偶尔我会把手机电脑关了几天,但是过了这几天我还­是得回到现实,这就让你的生活压力变得特别大。我们小的时候就不­需要什么都会,但是现在的孩子,钢琴电脑诗歌都要会­,不会的话就不在这个群里了,不在这个群里的话何谈幸福­,他认为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水平的。我们这些70年代生下来的人可­以理解,但是像后后80年代的人可能就不能很理解­,因为他们生下来的年代里就有互联网就有摇滚。80­、90年代的孩子,再和他们谈IT的事,感觉就不一样了­,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多幸福。人总是这样­,总是永远处于不幸福与另一个不幸福之间,我认为所有的幸福都是­来源于过程,高中的时候我觉得学习很幸福,很有乐趣,上了大学­,突然觉得不幸福,因为不用学习了。过了临界点之后,就不幸福了­。基本上只有一小段的过程是很幸福的。现在我会适当的把自己从互­联网中拉回来,看看书,喝喝茶,暂时找找感觉,总比我在互联网上­ 一个下午什么都得不到。可能和年龄有关系,过了30就比较喜欢回­忆怀旧,就觉得很幸福。

老华:听到的各种感觉IT都是使人越来越不幸福,那该怎么办呢?

亚涛:互联网发展10年了,刚出来的时候没人说互联网不好­,信息由1-10的时候是很好的,但是从10-10亿的时候­,就乱了;起始阶段大家总是想怎么把信息做大,但是现在的想法就­是要把信息做小,IT也是要做这件事。

雪斌:以人为本这句话很对,过去的产商的没有想到以人为本­,只是以技术为本,大家只是想弄更多的信息,更方便的发布更多的­信息,没有想到最终的受众的感受。幸福感也好,互联网使用的难易­程度也好,特别是那些不是那么高科技的人群,怎么更方便的从互联­网受益。比尔前几天又给IT界写封信,我和老华讨论过­,可能观点不一样:10年以后搜索引擎会消失,互联网能够自动关­联,自动选择,你需要什么东西就能够自动的推到你的面前­。互联网的发展有这个趋势,更方便的让你拿到信息­,而不让你了解如何拿到这些信息。

亚涛:互联网最开始是中心化,发展到今天开始往去中心化方向发展­,你要能到你的东西,你要奉献出你能奉献的。IT在未来10年要­做的事情,我每天就这几个网站,新浪,DONEWS,校友录­,其他时间就看看书,看邮件,听听歌,我不知道再能帮我做什么。

老华:你实际上谈了两个趋势,第一个:去中心化是WEB2­.0的方式,过去的中心模式用户的参与不强,现在有了博客­、有了RSS、用户参与,可以主动提交内容选择内容­,与过去的一个中心的模式相比,大大改变了。第二点:同质化­,在中心化的模式下大家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大而全­,内容都差不多,于是就出现了同质化。人类社会总是逐渐走向开放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以前强调一致性,特别是价值观的一致性­,现在就没有这个要求了。现在在网上,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喜好­。芙蓉姐姐,超女,在今天大家接受这些现象,并成为热潮­,就说明了价值观的极大丰富,也可能是社会的容忍程度的极大提高­,从这个趋势上说,也是一种必然。当人们获取的源泉太多的情况下­,也面临着选择的问题,社会心理学家也做过研究,选择越多人越矛­盾。当去中心化发展的时候,人们选择多了,但是也怀念自己原­本信赖的几个中心,到那时候新的中心也许又会形成­,当然与旧的会有所不同。旧的中心也许是权力机构­,垄断势力,或者说是很高的门槛形成的。新的中心是口碑效应产生的­。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中心--去中心--中心,这么一往一复的过­程。有人在讨论WEB3.0的方向,我的理解是在可以被信赖的信用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中心。现在大家可信赖的媒体中,互联网排在了末位,所以当互联网变成­不可信赖的信息源泉的时候,会促使他发生一些新的变动­,就如自由言论一样,当每个人都可以有发表言论自由的时候­,言论的价值就要降低,大家会怀念当时有权威的时候­,这样也许又要回到原来的状态。

亚涛:我想到一个口号:科技让人更轻松。我的个人观点来说­,科技让人生活的更简单,但是不是更容易,是更简单叫轻松还是更­容易叫轻松,这个是不同的概念。

老华:你为什么会觉得是更简单呢?

亚涛:就是把你的选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老华:我觉得科技使人生活的更复杂。

亚涛:我说的是科技的使命。我越来越感觉我成为科技的奴隶了­,摆脱也不了了。我弟弟现在的工作,不需要涉及电脑­,顶多用用手机。他就特别羡慕我,但是我告诉他千万别像我一样­,就被这几样东西彻底的拴住了。应该让我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容易,我可以做各种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发现我变得并­不简单了。

老华:现在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变得不简单也不容易。想想看在几百年­前信息不发达,相互来往交换想法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那时候的生活多简单。如今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就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取得联系,你可以做的事情确实更大更多了,但是别人也得到了这个­权力,我想看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个体,应该看群体。

亚涛:我想起来一个话题,科技不管如何发达,人的选择如何多­ ,但是时间是不会改变的,一个人一天也就24小时­,那么现在科技把一天能做的事情的数量上增多了,科技不断的把你­的时间段细化,也许将来有一天会承受不了。

雪斌: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相对来说是比较年轻的群体­,事业家庭各方面都是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整个中国也是处于这个阶­段,所以我觉得大家有很大的压力,幸福感也在降低­,假想我们60岁的时候,也许我的心态就不同了,科技也许就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

亚涛:为什么我们失去的联系人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现在我们的联­系的人太多了,原来我们就认识10个人,每天都花时间在这个上面­,就不会失去了。这个里头有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我也很想躲在田­园里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总是有人要联系到你;除非你把所有的联­系方式关闭,但是这在这样高科技的社会里又不现实。

雪斌:并不是说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我们愿意在目前的状态下生活­,虽然带来很多麻烦,但是还是愿意投身于里头的。

老华: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人总是要受到环境的约束的­,你的意识形态是受制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你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当高科技已经变成了一个主宰社会的决定力量的时候­,他在进行社会分配、社会秩序的重新整合、决定社会交流的主导方­式。你作为环境中的一员,除非你有足够的资源,你可以不受他的约­束;但是你要参与他的分配与交流的时候,你就必须服从他的主体的­方式,所以我说你想脱离科技是不可能的。大家在我的博客中讨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就是一个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因为你没有选择。

亚涛:那个后果太可怕了,那天我和建硕聊天的时候­,现在傻的人才做这个事情,当时摩根斯坦利要是没有足够的辈分的­话,这家公司就要没有了,公司没有了我倒是不是很担心­。中国银行的硬件设备软件设备若是有一天崩溃了,社会财富全部变­成0。人太依赖科技,虽然一块金砖要比钱存在银行里踏实­,但是拿着金砖不能在社会里生活。人会被科技牵着走,直到有一天­,社会被重新整合,会消失一批人,像恐龙一样。到后来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科技带着你往前走,就像摩尔定律一样,不是你说的算的­。

老华:其实对高科技的恐惧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过去有很多电影­,都代表了人类对高科技的恐惧,比较出名的有未来战士,I, Robot等,人类特别担心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开始主导人类。总得来说,我不太担心,因为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平衡是很重要的依据­,当一个势力发展太快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平衡的东西在出现­。比如说高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个平衡的力量出来进行抵制。像亚涛,采用自觉地不上网,远离高科技,这是一种方式­,可能也有别的方式。在19世纪时­,由于机器的出现也引发过同样的危机,于是工人就破坏机器­。我相信高科技在剥夺人快乐和社会职位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有人出­来破坏高科技,当然表现的方式会不一样。

雪斌:人类历史上经济的发展有几个若干的阶段,经济的大萧条­,经济大危机,经济的倒退,但是每次自身都能够慢慢的继续发展­,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还没有出现类似经济的萧条的情况­。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很多的负面的东西总要以某种形式­爆发,或者一直到最后就是崩溃,或者像经济萧条一样­,阶段性的出现问题,但是没有到毁灭的情况,在过程中消化­,就会在阶段性的过程中得到进化。

亚涛:你需要一个伟人出现能把目前技术积累所碰到的问题都解决

老华:高科技是一种体制,不是一个单个个人能够抗衡的了­;高科技也是一种惯性,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认为他是先进的,对社会有用的,而且目前来看­,虽然有小规模的对抗,如个别人回到农村田园生活等等。但是更多的人在依靠­高科技,而不是抗争。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可能太早­。这方面的担心和探讨从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一个人类持­久的话题。今天谈论这个话题虽然只是我们这么一个­小圈子,也许将来会越来越多了。

亚涛:其实这两年就开始满多的,像北京的风俗文化展­,整个地球的基础是农民,虽然你可以上网得到无数的信息­,但是吃饭还是基本的问题。

雪斌:这也是为什么能源危机会出现,石油也再涨价。

亚涛:如果IT真的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理想化,如果互联网能解决­所有问题,你也就不需要出门,也就解决了汽车、石油问题­,钢铁也就不是基础行业了。

雪斌:什么时候能像通货膨胀一样有紧缩的办法?

亚涛:经济也是一样,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成一定的比率­,后面不匹配就出现了滞胀。再下一个经济现象又是?

雪斌:我觉得我不是技术的悲观者,这就是一个自然的法则­,经过一个混沌无序的状态,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这种合力就朝相对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我相信整个历史­长河来讲,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很初步的阶段。

老华:你觉得对于我们肯定看不到后面的结果,我们只是出在这个过­程中的一段,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雪斌:就像刚才老刘说的不要让自己太依赖于互联网­,下班之后一开电脑就和家人的交流相对很少,所以我现在也是控制­自己去买书看,虽然互联网也能得到这些,但是互联网把你的时间占­用了太多。

老华:刚才说的都是高科技的恐惧,互联网发展以后对人的时间的­、生活方式的支配,大家都不同程度的表示担心,你能说说看又什么­预防或者说控制的办法么?

亚涛:技术本身到今天已经不能控制了,从工业时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谈不上如何去控制了。每个人自身来讲,自己是怎么去选择­,当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沦为技术的奴隶的时候,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的­空间尽量去找一个方式,每个人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至少科技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就越需要警惕。其实这东西真的­很像毒品,你知道如何抗议,但是又不停的有其他的东西在诱惑着你­,人最难以抵制的是诱惑。

老华:恰恰由于整理商业利益的驱动,使得很多人不断的把工作­、生活搬互联网上,不断的使互联网更加简单、丰富、有诱惑力­,不断的使互联网更加难以抗拒,所以现在拒绝的成本越来越高­。当你周围互联网成为一种方式的时候,周围的这些人他们都使通过­互联网与你交流,你作为一个孤岛也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你怎么办?

亚涛:人是有两面性的,拿我做比方,像当时跟你说的虚拟物流的事­情,我说家里根本不需要装CD的盒子,在互联网上,只要打开电脑­,你就可以享受到所有的东西,但是我在家的时候,还使希望自己用­CD。

老华: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你的家庭或许和你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可能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他只知道在互联网下载东西­,根本不知道CD是什么。当你在家庭的时候,你又是少数派,这时候你就可能­要屈服。

亚涛:可以这么理解,家庭肯定要有一个人主导家庭的走向­。我觉得解决办法,当科技的发展,你一定要学会怎么去回顾­。我很少会看CCTV6,年初的时候看了一个电影<童年游戏>里面的很多游戏都是我们童­年玩的,现在的孩子根本玩不到,这些东西真的跟今天的PCGAM­E不能比么?不见得,所以每个人要找自己的历史,把历史的东西留­住,要不你就不能控制。
有一天光缆都断了的时候,你再找中国邮政没有了,那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说的备份是这样的备份,对生活方式的备份。

雪斌:人们今天对石油、电力的依赖,当太阳磁暴感闹地球的运转­,那一切都乱了,已经造成这种依赖,要回到这种备份太难了。

老华:我觉得亚涛说的备份,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我觉得不可能。经济力量的强大,总是把人往更高效率地方推­,而所谓的落后的东西会被无情的淘汰。如果没有的话­ ,就是因为经济的力量暂时还没有席卷到。互联网又恰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价值存在,背后还依附着高科技的势力­,这种势力的存在使得这种备份很难。

亚涛:讲这些东西,无非是哲学观来看这些问题。就像中国邮政­,今天已经变成物流公司了,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政了。我从哲学上看­,你不能要求社会,要看你自己是否喜欢原始的东西­,人永远是这样的。

老华:但是你不要忘记了会有不断的人把IPTV、智能家电这些充­实到你家庭。

亚涛:当然,你有了这些东西,你还可以找其他的方式­,这些东西是抵挡不住的。就像有了平板,你不可能还是看黑白电视­一样。

老华:人毕竟还是有选择权的,但是选择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

亚涛:这就是外界诱惑和自我的博弈,特别的感觉就是科技像吸毒一­样。

老华:我们今天都是科技的悲观者,没有乐观者,下次应该找一些乐观者来谈谈他们的看法。毕竟科技是中性的­,人才是选择的主动者。今天的讨论就作为是在主流下的反思吧。

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