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一贴

  好久没有写写东西了,今天上来爬爬格子……

几天前还是独眼龙,眼睛长了腺粒肿,动了小手术,挺郁闷的,终于对自己动刀子了……筒子们要注意莫要让眼睛太疲劳了,它太脆弱太珍贵。

以下是些胡思乱想,老想着什么时候给写下来,今天就来喷一下:

A:某日,写了篇英语作文,但觉得不地道,心里没底气,于是找些范文来看……正参详的时候,突然想:为啥我们要刻意学习老外写文章的方式呢?英语终究只是一门语言,只是表达的工具,而表达的内容应该由要表达的人来决定,太过刻意势必造成邯郸学步的结果。更好的应当是由我们为英语这门语言增添新的元素,就像英国,美国,新加坡,澳洲等等国都是用英语,但是他们的英语又各自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一样,用象形文字的我们也会给英语带来新鲜气象:)也许这种努力多了,中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就多了,呵呵:)现在中国也在到处办孔子学院,就是要加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啊……

B:又一日,想到透视原理,进而想到由下向上看高处的东西,会产生错觉,或者视觉的错位?我不太会描述,有懂的筒子可以指点指点……重点是由这个,俺又突发奇想,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不是跟这个也有点关系,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美的一面(泛指),也许成为情人的一对儿,身高相差得刚好与此相合:)。一个别人从前上45度角看最美的人,也许从平视角度看普普通通;不同高度的人(视线刚好符合前述角度)眼里这个人的形象就是不同的。这也许能解释一点儿为什么男女生审美观点不同,或者为什么有些外人看来并不很合适的情侣却很相亲相爱吧,呵呵,够奇思妙想吧。

C:占地,暂时想不起来了,日后再补……

终于明白吸血鬼为什么不爱吃大蒜了

最近我疯狂喜欢吃大蒜,生的、熟的、炒的、煮的,甚至糖蒜,实在是不雅的嗜好,每每吃得口气熏天,只好喝茶去味儿。一次,嘴嚼糖蒜,突然灵机一动,觉得想出了为啥吸血鬼不爱吃大蒜。

原因很简单:他/她怕吃完大蒜去吸人血留下味道:)。当然从这起个头儿,就可以无限胡思乱想下去了,比如更BT点的,他/她吃了大蒜后想吸人血,结果刚凑近人家的脖子就被一把推开,并被告知“你应该刷牙了”,那多尴尬。又比如,他/她最终还是吸到血了,我想那个被吸到的倒霉家伙大概已经没命了。这样,警方就要破案阿,也许以前破案手段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不过狗这种东西恐怕在有吸血鬼之前就有了吧。这下好了,人都能闻到的大蒜味,狗鼻子更不会放过了,顺藤摸瓜,大概吸血鬼也就该绝种了,哈哈。总之,以上纯属一派胡言……

某日,偶然瞥到一人写的一篇blog,文中讲述自己离开家乡十年后重回故里的感受。他说自己仿佛重新认识这个城市般,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好像天下再没有比那个小镇里更美的景色了。

布拉布拉布拉地写了一堆,我只记住最后一句话了,感觉原创这句话的大概另有其人(总觉得在别的地方听过,反正不是我:))他说,很多人出发去寻找,往往找寻许久后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认识这个地方。嗯,很耐人回味,我在想,即使知道最终会回到出发的地方,要离开去寻找的人还是要离开吧,是画个圆儿回到原点,还是画个五角星回原点,恐怕还是会不同吧:)毕竟,没有离开就没有所谓的回归了。好像总是有那么多矛盾的事情,这也许就是相对论存在的原因吧,呵呵。

由一顿饺子想到的

听广播的时候,偶然听到主持人谈论吃什么馅的饺子,我恍然想起n天前自己买的速冻水饺。家里冰箱有点问题,冷冻的东西搁不住,所以n天后这些饺子成了饺子团。我一怒之下就把所有的饺子都煮了,准备接着的几顿饭都吃它们了。

今天中午,把剩下的饺子煎了来吃。几经折腾的饺子已经达到皮馅分离的境界,我望着一盘子“饺子”,颇有点儿在自虐的感觉。更郁闷的是,煎的时候油可能放得有点多,饺子口感极为油腻,我只好吃每个之前,把它放在醋里涮涮再吃。吃着吃着,脑子里突然冒出些想法,自己觉得挺有趣:最近我老在听关于饮食方面的广播,有时也会跟记者姐姐交流心得,深深感到各地饮食习惯的差别。每次我做饭,她都对油和盐进行严格把关,以免口味过重……估计一段时间下来我的口味也变清淡了。大概是由于这些事情的启发,突然觉得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或者做料理的方法,可能也受该地区自古以来的生活水平的影响。像记者姐姐家所在的江浙地区,自古富足,料理自然是选料精制上乘,烹饪的过程中也会尽量避免掩盖食材的本来味道;而北方自古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些,物产也不是很丰富,估计有的吃就不错了,稍微不新鲜或有些变质的也会将就着吃吧。那么在用不新鲜的料时,就需要用味道浓重的佐料来掩盖食材略微变质的味道。于是多放油、花椒大料等就是个不错的办法了。不知道其他以菜肴的口味浓重或者偏辣偏油为特色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历来相对贫困:)。记得以前看过的某电视剧的片断,一个穷人去富人家里吃饭,觉得富人家的猪肉做的不香,仔细研究后发现肉里没有放大料。于是,他就跟富人描述说,以前他们家猪病死了,没法卖,只好自己家吃。他们就是往猪肉里放上大料,这样做出来的猪肉特别香。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的想法吧,呵呵,可能还是有些片面,毕竟俺也不是专业人士,一点想法而已:)

大西岛

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大西岛》,一个法国人写的。当时不知干啥写了个故事概要。反正好久没更新了,贴上来,结局我改的漫画点儿,稍显幼稚……

撒哈拉沙漠的中部,有一块被七重岩障环绕的神秘领地。统治这里的女王是传说中海神尼普顿与凡人女子生下的子女的后代。她的父亲阿赫迈德酋长娶了著名的埃及艳后克娄巴拉的一位侄女,于是这位女王也同时是埃及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之一。女王的名字叫做昂迪内。
女王的领地常会迎来些偶然到访的沙漠探险家,他们是些博学的绅士,孤独的行者甚至勇敢的骑士。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被女王所吸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们中,有人为她的聪颖而折服:她可以直接用他们各自的母语与他们交流。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虽然从未走出自己的领地,但她对世界上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有人为她的美貌所折服,无论是身着豪华的埃及神祗服饰,还是简约的罩身白袍,她都散发着致命的迷人魅力,人们永远无法知道她的确切年龄。也许,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是被女王的冷酷无情所吸引吧,似乎从没有人能够使这位尼普顿的后代动情,她总是轻易抛弃他们倾尽所有来献上的爱情。女王的忠实仆人谈起女王个人收藏厅中所陈列的每一具年轻的木乃伊的时候,总会加上一句:“他死于爱情,死于对爱情的绝望。”
然而,女王终于在某一次陷入了情网,并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份爱情。两个年轻的法国军人闯入了女王的领地,他们的名字是莫朗日和森亚威。森亚威热情勇敢,莫朗日温文尔雅,他们都对自己的同伴忠心耿耿。女王爱上了莫朗日,用森亚威的生命威胁他奉献自己的爱情。莫朗日不愿接受女王的爱情,他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同伴的生存。可是,可怜的森亚威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女王,他陷入了深深的嫉妒情绪的煎熬之中。为了得到女王的爱,他说:“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于是,爱情无望的女王催眠了森亚威,用他的手结果了深爱的莫朗日的生命。清醒过来的森亚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懊悔不已,他拔剑指向女王,却被女王的侍卫轻易制伏。作为对莫朗日的爱的纪念,女王遵从了莫朗日的愿望,留下了森亚威的性命。但是森亚威却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他发誓用余生来完成杀死心爱的女王这一使命。他在世界各地流浪,寻找跟他并肩奋战的勇士……而女王,也许在等待中老去,死去。

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Solitude

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选择它,是因为“百年孤独”这四个字似乎传达了某种神秘、沧桑的感觉,最初我竟联想起吸血鬼:)。简单的翻了书序之后,发现它讲述的是布恩地亚家族与马贡多小镇兴衰百年的故事,我就决定买下它了。因为我偏好读那种讲述一家几代绵延的故事——“那叫家族传奇题材,”朋友鄙夷地纠正,“要不怎么说你没文化呢。”有时候我在想,能否从我的这种偏好,以及对历史,甚至模拟类游戏的喜欢上总结出点东西来:可能我并不是对其内容感兴趣,而只是本能的追求各种存在的体验,哎呀,自己都表达不清楚了。

《百年孤独》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著作,书中甚至提到炼金术,飞毯以及布恩地亚家族反复看到他们死去的亲属朋友的幽灵甚至死者复活这些事件。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所明确传达的讽刺无奈的情绪,让读者认为这些场景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反复联想到另一本比较喜欢的书《南方有嘉木》,似乎在动荡的时代里,人类或多或少都会做些类似的事情,但又由于具体的时代文化的差异而各具特色。

布恩地亚这个家族的人有着鲜明的遗传特征,或者可以说是宿命的烙印。他们中的男性的名字都是霍塞,阿卡迪奥,奥雷良诺这几个字段的随机组合;而女性的名字则必定会出现阿玛兰卡,乌苏拉,雷梅苔丝这几个字段。

到他们家族在马贡多定居后的第四代时,人们不得不为一对新生的双生子取了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样的名字,并且声明他们名字中的霍塞·阿卡迪奥以及奥雷良诺是取自他们的祖父而不是父亲……不用说读故事的人了,就连故事中马贡多的镇民也因为这家人相似的名字和相似的长相、性情,而常将祖父与孙子甚至重孙子弄混。这种灾难一样的混乱与晦涩恰恰揭示了这个家族与小镇的传奇命运。

前面说过,这个家族的人在长相与性情上的相似每每让人有种宿命轮回的感觉,于是读到本书的结尾,得知这个家族和小镇的命运是永远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读者几乎不会感到突然。这个家族的每一个人的生命仿佛都是始于孤独而又终于孤独的。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有的人都有做过突破这份孤独的尝试,并且无一例外的回归这种孤独:他们中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发动了30多次独立战争,几乎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最终却由于对政治的厌恶以及对自身的迷惑而重新回到孤独;家族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带领着马贡多最初的居民开拓荒地建立了这个小镇,他曾慷慨热情广泛结交,也曾向世人展现他那惊人的智慧,但最终却以独特的方式度过晚年时光——他将自己绑在栗树下度过了生命中后十几年的光阴,在孤独中几乎被人们遗忘。

似乎从家族的这位第一人开始,轮回便开始了运转。

从那以后,家族中名字中有奥雷良诺的无不瘦削,沉默并且聪颖,像他们的(高/曾)祖父一样热衷着科学。这种热衷会在他们进入青年后短暂的消退,俗世的纷繁似乎暂时将他们从孤独中解放了,但其实他们一直是用孤独的双眸注视这一切。终有一日他们都发现,能摆脱这种挥之不去的孤寂的只有死亡,然后他们就会像奥雷良诺上校——反复炼小金鱼,炼了又化再炼,像阿玛兰卡——为自己织裹尸布,白天织了晚上再拆,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在重复的孤独中静静等待着死亡的解脱。家族里名字中带霍塞·阿卡迪奥的似乎背负了另一种命运。他们全都身形彪悍,性格爽朗好热闹。他们中有人青年时离开家跟着吉普赛人云游四方,有人在动荡时成为马贡多的独裁者,有人领导工人罢工并从被屠杀的游行尸体中逃脱……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孤独。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得善终、死于非命的结局,似乎正佐证了这点。同样的宿命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家族的第一代的两人是近亲——表兄妹,他们唯恐生出长猪尾巴的后代的忧虑,终于在家族最后的两个人阿玛兰卡·乌苏拉与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这两个人是姑甥关系,他们结合生了个长猪尾巴的婴儿——的身上。这个婴儿是这个家族中百年来唯一的一个爱情结晶,呵呵,够讽刺吧。

好书总是给人微妙的体验,看着本书的中间,有一天我在长久无梦之后终于做了个记的很清晰的梦:梦里我被一个能变成杀人怪物的七八岁的男孩追杀,通常这种梦里,我都是没命地逃跑,最后因为太害怕了强制自己醒来。但是这次比较特别,我居然镇定对那个孩子晓以大义,我说:“正常七八岁的孩子都在享受快乐童年而不是杀人。”:)更搞笑的是,后来听说孩子父母双亡,我居然自告奋勇地说:“我二十七八岁做你的妈妈还算合适,如果你愿意可以来找我……”居然梦到几年后的自己,哈哈,有趣,最后这个梦如正剧一般的结尾了,孩子问了我电话号码和住处,然后言不由衷地说三天后就来杀我,然后剧终:)。做这么奇怪的梦,也是受了书的影响吧……

HAPPY! HAPPY!

HAPPY!HAPPY!

今天是香港回归9周年的日子,建党85周年,2006年农历六月初六(回娘家的日子),以及最开心的宿舍聚会的日子!!宿舍的众美女姐妹们都很好,令人开心,令人珍惜!!所有心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开心!拍了好多片片,笑话又给我传了好些怀旧照片,一时间心中暖暖的情绪泛滥,姐妹专辑陆续上传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喜欢的动漫之《ROUGH》2

细节取胜是安达充的特点,还有他那种不露形迹的幽默:)

故事开篇,男生宿舍的老大成田同学开始对新入学的学弟们进行“入学教育”,以确立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当他一个一个的找到这次需要“教育”的几个学弟的时候,他才发现这学期真是不走运,这几个“没礼貌的”家伙都不是他能对付得了的。

引用一段他去收拾关和明时的对白:
跟班:“就是那家伙。”
成田:“什么呀,身为篮球部队员,个子不高,体格也不健壮。好吧,做任何事情一开始是最重要的,好好教训他几句。”摩拳擦掌,打算上前。又好像想起了什么,于是问跟班:“那么,那家伙哪点很傲慢?”
跟班:“他是空手道三段。”
成田惊愕:“唔……”收回欲冲去的姿式。回头问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加入空手道部?”
跟班:“据说是因为他想得到女生的青睐。入学典礼的时候,据说他小看了学校的空手道部,而被带去了活动室……”
成田:“那么……”
跟班(表情木然):“这……”
成田冲他大吼:“这…… 我听不懂吧!?”
跟班:“那个,从第二天开始空手道部的全体队员都在家休息……”
成田故作镇定:“原来如此。”

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篮球部窗外对着里面喊完他的训话、再关上窗子,关和明连他的头发都没有看见……
成田蹲坐在窗下,一脸严肃地说:“嗯,这样的话,他也应该会老实一点吧。”
跟班:“……”

从这短短几个场景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一点儿安达充的风格了吧,着实幽默:) 接下来,要记录的是:宿舍传统活动。即男女生宿舍靠抽签决定一对男女新生进行一天的约会。又看了一遍,不禁感慨圭介和亚美之间的那种看不见、但一直存在的联系。

宿舍传统活动:

“明天星期天是我们宿舍的传统活动,每年都在这个时期举行一次的日子,‘一天约会之日’。”成田以男生宿舍老大的身份向新入学的学弟们煞有介事地宣布。“这是我们宿舍的前辈们,用眼泪付出的努力,才换得了校方的承认的……接近女生宿舍的一个作战方案。请心存感激之情!”一旁的新生相视而笑,正欲做欢呼状……“只不过只能从今年住宿的新生中挑选一人赴约,通过抽签来决定。”

胖胖的久米抽到了这个幸运之签,但他却面露难色,因为他事先偷看了女生们的抽签结果:一个非常丑的mm成了女生宿舍的幸运儿。这时,大和悻悻地将自己的签扔到了地上,久米悄悄把它拣起来,把那幸运之签丢弃在地上……

没有抽到签的男生们,对大和是既羡又妒,有的(北野)希望大和生病去不了,有的(关和明)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确,今年的一年级学生中有很多可爱的女孩。可是从概率上来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啊。剩下的三分之二里也有超级丑八怪,请别忘记”。大和对这些却毫不介意,“自古以来,我的抽签运都很好呢”。看着大和远去的背影,绪方等人继续用关和明的分析互相安慰,这时北野说了句:“可是二之宫亚美也是那三分之一中的一位啊”。众人都愣住了。然后,关迅速起身欲冲出去,“我去跟踪他”!久米赶紧拉住关,对他拍胸脯保证说,“绝对是那三分之二中的超级丑八怪”。

与此同时,缘分之神正在女生宿舍施展它的神通,当然亚美的善良也是成因之一。抽到签的女生由于十分兴奋(据说是头一次有机会和男生约会),反复的洗澡,结果着了凉,卧病在床。善良的亚美给她送去了特效的感冒药,“如果我明天还好不了,亚美你就替我去吧”,“我可不抱这个期望噢,这个药很有效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的”。

第二天,男生们听到对面女生宿舍有个女生在不停地哭喊,久米用望远镜看清那个女生的脸庞后,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最终亚美代替那个女生去赴约了。是感冒药失效了吗?不是,第二天早上,那个女生的感冒就全好了,可是她由于太激动了又失足摔下了楼梯,只好伫立在窗前控诉命运的不公了。“事到如今,只能认为是某个人不允许你去约会了”。“是谁?”失意的女生问道。她的室友没有回答,却拿起了桌上的安达充的另一部作品……

大和在前往约定的敲钟堂的途中拣到了一支好的神签,他把它顺手揣到怀中,“我的抽签运很好的”。然后,早上九点钟,大和圭介在敲钟堂前遇到了今天约会的对象——二之宫亚美。

(转载) 高科技真的给人们带来幸福吗?

最近一直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下文中的一些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于是转载之.

文章原出处地址为: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9/97847.html](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9/97847.html)



 老华:我们平时关注的都是日常而具体的事情,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事情。我们若是把看问题的角­度看成3,5年或者10年,20年的话,虽然有些人有些事在起起伏伏­,但是还是有一些必然的东西贯穿在里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每个人在IT业界都经历了很长时间,我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IT趋势。以前我们谈的都是比较务实的­,那今天就可以多讲讲务虚的东西。希望5G上海有实有虚的相结合。

雪斌:我们这些人在外企工作了很长时间,更关注的是比较具体的事­情,有时候会把眼光放的更高一些,我们需要更多的与在业内比较有­创造性的人在一起交流一下。我也不否认IT业的发展趋势­,最近一两年来说,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的很多人­,觉得在企业里没有更大的发展,因为会碰到天花板­,就都脱离了公司企业;或者说人没有脱离,但是在实际的业余时间­做一些很小的东西,创业最初的成本并不是很大,比如在外头买台机­器,主机托管一下,有时候初试投资几千元就可以了­。现在的一些信息大公司,微软、雅虎、GOOGLE­,他们可以把现有的服务稍微加以整合就成为一个自己的新产品­,从技术开发的角度来说付出的并不是很大,时间也不要很长­,但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新的体验。他有个自己的做法­,想法不难,做起来也不是很难。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一些趋势­:身边有些人用不是很大的精力和投入,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更新的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能是一个机会­。我听说的在美国一个公司,把google地图与警察的犯罪记录­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到每个街区的治安情况,类似的运用可能会越来­越多,依靠个人的力量,在业余的时间,就可以开始进行小成本的投­资,也会有一些成果。

亚涛:我和建硕聊天的时候引发的一个想法,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EMAIL,当时我们是怎么生活的­。实在无法想象在现今若是没有了这些工具是该怎么生活的­,在85年电话还没普及,我要是从沈阳去见哈尔滨的一个同学­,除了写一封信以外,没有别的方式来联系,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觉得­特别不方便,大家还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当老华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看到的一个想法:当你没得选择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当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选择之­中,留给自己享受的时间却很少了。
我接触IT算是比较晚的,当时接触的是苹果电脑,大二的时候我们­同学玩游戏,要用20多张盘拷贝进来,算奔二;我毕业以后­,才有了奔三,大家都说用WORD太神奇了;97年的时候我才刚­接触WORD,开始有了兴趣,在哈尔滨帮别人卖机器­,只有4G多的硬盘,那时候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中,硬盘从4G到8­G,就有很大的满足感,那时候更换的频率不高,每天都增加新的东­西。到现在,我已经有好几年不看电脑商情的杂志了­,因为更新换代频率太快了,种类也实在太多,虽然97年的时候很­沉迷,但是现在太多了,我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研究­。现在每天打开电脑,除了打开IE看看新闻以外,我实在没有更多­的心思去看上面的按钮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新功能。第一次上网我还是­上学习班学的,但是我觉得我比那时候对IT还要更傻了­,今天我除了浏览网页和一些简单的工作,我还会什么­?虽然可能WORD使用的比以前熟练,但是我肯定不会说WORD­很神奇。
IT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反过来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控制他,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将你­奴隶了。以前,剩下的时间我还可以喝酒打球交朋友,若是现在­,哪天没有了互联网,突然会觉得无所事事。现在我写东西­,脑子里头首先反映的是汉语拼音,汉字认识的越来越少­;现在出差我喜欢坐火车,因为那时候我可以不开电脑,可以看看书­,但是那种感觉已经找不到了。97年的时候我是想不到今天我可以­享受到这么丰富的服务,当回过头来感受一下,你一直在追求着好的­ 东西往上走,若是有一天他和你说拜拜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恐怖。我觉得我现在失去太多朋友了,没有手机的时候­,每每换一个地方,就写信通知对方;到了今天,我们有了极大丰富­的通讯手段,却联系不到很多人。科技极大发展的同时,享受的同时­,不能让自己沉迷于此,是海洛因,会带来快感,但是以前很多享受­到的东西今天都享受不到了。我只是相对悲观,想起来就觉得有点可­怕。

老华:其实本来说的是IT趋势,不过发现今天两位都超越了IT­,是个很好的开始。我写过一篇博客:高科技真的能够给人带来幸福­么?我的结论和亚涛是一样的。有这么一个故事,比尔盖茨在一次会议上登台讲话,阐述了高科技能够给人­带来很多的新的功能,新的竞争力。比尔说完后,巴菲特也上去发言­,说到,虽然我和比尔是好朋友,但是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高科技在给我带来竞争力提高的同时,也让大家的竞争力一起提高­了,同时让竞争的门槛抬高了,所以我并不能从高科技的发展中得到­快乐。美国在各个方面的社会研究比较早,6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做­了社会幸福感的调查。按照一般人的理解,90年代住了大房子­,有更高的薪水,也享受了高科技的产品,应该是90年代的人幸福­,但是结果却是相反的,60年代的人更幸福。在我们国家来说­,如果做同样的调查,拿今天的数据和30年后的数据相比较,可能会和美国的结论是相同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人类发展高科技是为了使人类更加幸­福还是其他。
我还有一篇博客,质疑高科技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高科技带来的是更­多的失业。因为它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是目前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大的负担。目前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高科技的发展虽然给高科技提供了一些岗位­,但是却迫使无数人下岗。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公交的刷卡机器­的出现,使得售票员自然下岗。类似的,还有许多许多的岗位都被机器替代掉­了。在美国和日本在人力成本价值很高的情况下,替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中国,人们劳动的权利,或者说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权利,就被高科技的发展无情的剥夺了。高科技给售票员带来的是失业,而不是幸福。而对于一批高科技­的受益者,高科技已经成为财产分配中新的力量和手段。与80年代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使得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了90年代以及现在,利用了高科技与工农业的剪刀差­,一批人在财富的分配中,重新获得了利益。虽然说我们是高科技的受益者,但是我们也不是那么­幸福。一个很大的质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科技的不断发展,选择权的不断增加,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还是重新进行财富分配,使得一小部分人获益。今天亚涛提出这个问题,我也有疑问。

亚涛:有一个例子,敬一丹出了一本书叫《新生》,到一个很穷的村­子采访,一对母子,过着很穷很穷的生活,摄像的人都流泪了­,敬一丹走之前给了母子100元钱,这个村子很闭塞­,没有人见过这么大的纸币。后来敬一丹反思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在我们的角度来看,他们很不幸,吃糠咽菜,但是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有的吃有的穿,没有被饿死冻死,就已经很知足了­,也许那100元钱就引发了他们对外头世界的渴望与好奇­,但是他们若是走出那个小山村,外面的世界肯定不会另他幸福。
有些事情想起来觉得很怪异,你也许会很瞧不起那些生活单调的人­,但是他们的幸福你是感受不到的。其实人在一无所知的时候是乌托­邦的幸福,再往上一层是资本主义的幸福,人的幸福是在一直的转变­之中,过了这个临界点就会越来越不幸福。我大概初中的时候很想学­围棋,那时候围棋书都很难借到,所以我连看到围棋子都很兴奋­,我用我所有的零花钱把新华书店里所有的围棋书都买下来了­,当时的我下一盘棋买一本书就是幸福,有了联众之后­,直到现在不仅连在网上下棋没有幸福感,连买书都没有幸福感了­,我只是在履行一个人生最大的兴趣爱好的一个义务罢了­,我再也不会买本书就幸福的无与伦比了。
IT就是信息,电脑只是信息的载体,信息越来越泛滥了­。我和明亮之前谈过,想谈谈互联网的口水化的趋势­,互联网越来越娱乐化发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领军人物开始口水­战,弄的不知道真假,有用的信息才是我需要的,每天一点点就够­。RSS起不来,去年很火,今年就不行了,最痛苦的就是去选择那­ 些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信息。

雪斌:谈IT发展幸福不幸福早就已经超越了IT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是个自然法则,一定会朝前走的­,并不是说我们停在某个阶段就是幸福的。按照马斯诺的理论来说­,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地层的物质温饱需求满足了之后­,考虑安全、社会交往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人的幸福感也是一样­的,原始人吃的饱穿的暖之后就有了新的需求产生,幸福感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虽然说今天的幸福指数更低了,但是让他们回到以前的­状态,无电无水无电脑,大多数的人还是不愿意的。因为接触的东西­越多,可以选择的东西越多,苦恼也就越多,但是也没有人会舍弃现­在,回到过去,回头路也是行不通的。我想更为实际的是IT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这倒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自身的一个例子,我和我的丈母娘老丈人住在一起­,老丈人也用电脑,他很喜欢用,他会买杂志看,会和同年龄的人交­流,对他们来说,高科技的新产品对他们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他下载MP3,从来也判断不出歌曲的格式。今天我们所谓的互联­网的运用,比如RSS,对他们来说,互联网的模式真正要服务他们­,可能真的要回到以前的模式,就是推的模式,他没有能力主动拉一­些模式,他只要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一个朋友创业做的一个­东西,一开始我不看好,就是主动推荐下载歌曲到电脑里­,就是免去了你的搜索过程,这个对于我老丈人来说­,这个功能是很方便的。为什么RSS火不起来,到底还是太技术了­。

亚涛:我的不幸是来自于技术,技术越先进,就是剥夺了你的学习权­利,永远不要用你看他的方式来看他的幸福感,其实过程是很重要的­,我也会亲自写程序语言。当高科技发展,你不需要学习了­,现在还出来了一键键盘,一键就可以上网了,其实人把一件事情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是很幸福的。

老华:我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亚涛之所以产生不幸福的感觉­,因为你和普通人群是不一样的,你是专家,知识分子,你追求知识获得­的快感,普通人群可能更多的是享受本身的东西,对于科学家享受的­是探寻的过程。觉得你是属于小众。

亚涛:当你得来很容易的时候,满足感相对降低,我想这是人的一种­本性,科技要让人生活更轻松,但是有的时候会给人带来人性的满足­感。

老华:我自己觉得可能高科技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感,并不是来源于对事物追求门槛的降低和过程的缩短,而是来源于对自由和选择权的增­多。因为你自己选择权的增多的同时,别人的选择权也增多了。当你在一个群体当中的时候,你会发觉你更轻松联系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很容易找到你。高科技带来的是生活次序的加快和竞争力的加大是同方­位的增强,这样给人的压力和困惑是很大的。这样一个过程中是­有利于一批人的,利于高学历的,但是不利于年纪稍稍大一些的­,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的。高科技成为分配社会资源的新的力量­,高科技虽然带来效率,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不公平­,而不公平正是不幸福的源泉。

亚涛:这两天就是高考,想着现在的孩子很不容易,很小的时候就得­什么都会。也许偶尔我会把手机电脑关了几天,但是过了这几天我还­是得回到现实,这就让你的生活压力变得特别大。我们小的时候就不­需要什么都会,但是现在的孩子,钢琴电脑诗歌都要会­,不会的话就不在这个群里了,不在这个群里的话何谈幸福­,他认为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水平的。我们这些70年代生下来的人可­以理解,但是像后后80年代的人可能就不能很理解­,因为他们生下来的年代里就有互联网就有摇滚。80­、90年代的孩子,再和他们谈IT的事,感觉就不一样了­,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多幸福。人总是这样­,总是永远处于不幸福与另一个不幸福之间,我认为所有的幸福都是­来源于过程,高中的时候我觉得学习很幸福,很有乐趣,上了大学­,突然觉得不幸福,因为不用学习了。过了临界点之后,就不幸福了­。基本上只有一小段的过程是很幸福的。现在我会适当的把自己从互­联网中拉回来,看看书,喝喝茶,暂时找找感觉,总比我在互联网上­ 一个下午什么都得不到。可能和年龄有关系,过了30就比较喜欢回­忆怀旧,就觉得很幸福。

老华:听到的各种感觉IT都是使人越来越不幸福,那该怎么办呢?

亚涛:互联网发展10年了,刚出来的时候没人说互联网不好­,信息由1-10的时候是很好的,但是从10-10亿的时候­,就乱了;起始阶段大家总是想怎么把信息做大,但是现在的想法就­是要把信息做小,IT也是要做这件事。

雪斌:以人为本这句话很对,过去的产商的没有想到以人为本­,只是以技术为本,大家只是想弄更多的信息,更方便的发布更多的­信息,没有想到最终的受众的感受。幸福感也好,互联网使用的难易­程度也好,特别是那些不是那么高科技的人群,怎么更方便的从互联­网受益。比尔前几天又给IT界写封信,我和老华讨论过­,可能观点不一样:10年以后搜索引擎会消失,互联网能够自动关­联,自动选择,你需要什么东西就能够自动的推到你的面前­。互联网的发展有这个趋势,更方便的让你拿到信息­,而不让你了解如何拿到这些信息。

亚涛:互联网最开始是中心化,发展到今天开始往去中心化方向发展­,你要能到你的东西,你要奉献出你能奉献的。IT在未来10年要­做的事情,我每天就这几个网站,新浪,DONEWS,校友录­,其他时间就看看书,看邮件,听听歌,我不知道再能帮我做什么。

老华:你实际上谈了两个趋势,第一个:去中心化是WEB2­.0的方式,过去的中心模式用户的参与不强,现在有了博客­、有了RSS、用户参与,可以主动提交内容选择内容­,与过去的一个中心的模式相比,大大改变了。第二点:同质化­,在中心化的模式下大家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大而全­,内容都差不多,于是就出现了同质化。人类社会总是逐渐走向开放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以前强调一致性,特别是价值观的一致性­,现在就没有这个要求了。现在在网上,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喜好­。芙蓉姐姐,超女,在今天大家接受这些现象,并成为热潮­,就说明了价值观的极大丰富,也可能是社会的容忍程度的极大提高­,从这个趋势上说,也是一种必然。当人们获取的源泉太多的情况下­,也面临着选择的问题,社会心理学家也做过研究,选择越多人越矛­盾。当去中心化发展的时候,人们选择多了,但是也怀念自己原­本信赖的几个中心,到那时候新的中心也许又会形成­,当然与旧的会有所不同。旧的中心也许是权力机构­,垄断势力,或者说是很高的门槛形成的。新的中心是口碑效应产生的­。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中心--去中心--中心,这么一往一复的过­程。有人在讨论WEB3.0的方向,我的理解是在可以被信赖的信用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中心。现在大家可信赖的媒体中,互联网排在了末位,所以当互联网变成­不可信赖的信息源泉的时候,会促使他发生一些新的变动­,就如自由言论一样,当每个人都可以有发表言论自由的时候­,言论的价值就要降低,大家会怀念当时有权威的时候­,这样也许又要回到原来的状态。

亚涛:我想到一个口号:科技让人更轻松。我的个人观点来说­,科技让人生活的更简单,但是不是更容易,是更简单叫轻松还是更­容易叫轻松,这个是不同的概念。

老华:你为什么会觉得是更简单呢?

亚涛:就是把你的选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老华:我觉得科技使人生活的更复杂。

亚涛:我说的是科技的使命。我越来越感觉我成为科技的奴隶了­,摆脱也不了了。我弟弟现在的工作,不需要涉及电脑­,顶多用用手机。他就特别羡慕我,但是我告诉他千万别像我一样­,就被这几样东西彻底的拴住了。应该让我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容易,我可以做各种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发现我变得并­不简单了。

老华:现在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变得不简单也不容易。想想看在几百年­前信息不发达,相互来往交换想法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那时候的生活多简单。如今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就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取得联系,你可以做的事情确实更大更多了,但是别人也得到了这个­权力,我想看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个体,应该看群体。

亚涛:我想起来一个话题,科技不管如何发达,人的选择如何多­ ,但是时间是不会改变的,一个人一天也就24小时­,那么现在科技把一天能做的事情的数量上增多了,科技不断的把你­的时间段细化,也许将来有一天会承受不了。

雪斌: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相对来说是比较年轻的群体­,事业家庭各方面都是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整个中国也是处于这个阶­段,所以我觉得大家有很大的压力,幸福感也在降低­,假想我们60岁的时候,也许我的心态就不同了,科技也许就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

亚涛:为什么我们失去的联系人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现在我们的联­系的人太多了,原来我们就认识10个人,每天都花时间在这个上面­,就不会失去了。这个里头有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我也很想躲在田­园里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总是有人要联系到你;除非你把所有的联­系方式关闭,但是这在这样高科技的社会里又不现实。

雪斌:并不是说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我们愿意在目前的状态下生活­,虽然带来很多麻烦,但是还是愿意投身于里头的。

老华: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人总是要受到环境的约束的­,你的意识形态是受制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你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当高科技已经变成了一个主宰社会的决定力量的时候­,他在进行社会分配、社会秩序的重新整合、决定社会交流的主导方­式。你作为环境中的一员,除非你有足够的资源,你可以不受他的约­束;但是你要参与他的分配与交流的时候,你就必须服从他的主体的­方式,所以我说你想脱离科技是不可能的。大家在我的博客中讨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就是一个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因为你没有选择。

亚涛:那个后果太可怕了,那天我和建硕聊天的时候­,现在傻的人才做这个事情,当时摩根斯坦利要是没有足够的辈分的­话,这家公司就要没有了,公司没有了我倒是不是很担心­。中国银行的硬件设备软件设备若是有一天崩溃了,社会财富全部变­成0。人太依赖科技,虽然一块金砖要比钱存在银行里踏实­,但是拿着金砖不能在社会里生活。人会被科技牵着走,直到有一天­,社会被重新整合,会消失一批人,像恐龙一样。到后来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科技带着你往前走,就像摩尔定律一样,不是你说的算的­。

老华:其实对高科技的恐惧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过去有很多电影­,都代表了人类对高科技的恐惧,比较出名的有未来战士,I, Robot等,人类特别担心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开始主导人类。总得来说,我不太担心,因为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平衡是很重要的依据­,当一个势力发展太快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平衡的东西在出现­。比如说高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个平衡的力量出来进行抵制。像亚涛,采用自觉地不上网,远离高科技,这是一种方式­,可能也有别的方式。在19世纪时­,由于机器的出现也引发过同样的危机,于是工人就破坏机器­。我相信高科技在剥夺人快乐和社会职位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有人出­来破坏高科技,当然表现的方式会不一样。

雪斌:人类历史上经济的发展有几个若干的阶段,经济的大萧条­,经济大危机,经济的倒退,但是每次自身都能够慢慢的继续发展­,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还没有出现类似经济的萧条的情况­。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很多的负面的东西总要以某种形式­爆发,或者一直到最后就是崩溃,或者像经济萧条一样­,阶段性的出现问题,但是没有到毁灭的情况,在过程中消化­,就会在阶段性的过程中得到进化。

亚涛:你需要一个伟人出现能把目前技术积累所碰到的问题都解决

老华:高科技是一种体制,不是一个单个个人能够抗衡的了­;高科技也是一种惯性,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认为他是先进的,对社会有用的,而且目前来看­,虽然有小规模的对抗,如个别人回到农村田园生活等等。但是更多的人在依靠­高科技,而不是抗争。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可能太早­。这方面的担心和探讨从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一个人类持­久的话题。今天谈论这个话题虽然只是我们这么一个­小圈子,也许将来会越来越多了。

亚涛:其实这两年就开始满多的,像北京的风俗文化展­,整个地球的基础是农民,虽然你可以上网得到无数的信息­,但是吃饭还是基本的问题。

雪斌:这也是为什么能源危机会出现,石油也再涨价。

亚涛:如果IT真的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理想化,如果互联网能解决­所有问题,你也就不需要出门,也就解决了汽车、石油问题­,钢铁也就不是基础行业了。

雪斌:什么时候能像通货膨胀一样有紧缩的办法?

亚涛:经济也是一样,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成一定的比率­,后面不匹配就出现了滞胀。再下一个经济现象又是?

雪斌:我觉得我不是技术的悲观者,这就是一个自然的法则­,经过一个混沌无序的状态,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这种合力就朝相对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我相信整个历史­长河来讲,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很初步的阶段。

老华:你觉得对于我们肯定看不到后面的结果,我们只是出在这个过­程中的一段,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雪斌:就像刚才老刘说的不要让自己太依赖于互联网­,下班之后一开电脑就和家人的交流相对很少,所以我现在也是控制­自己去买书看,虽然互联网也能得到这些,但是互联网把你的时间占­用了太多。

老华:刚才说的都是高科技的恐惧,互联网发展以后对人的时间的­、生活方式的支配,大家都不同程度的表示担心,你能说说看又什么­预防或者说控制的办法么?

亚涛:技术本身到今天已经不能控制了,从工业时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谈不上如何去控制了。每个人自身来讲,自己是怎么去选择­,当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沦为技术的奴隶的时候,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的­空间尽量去找一个方式,每个人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至少科技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就越需要警惕。其实这东西真的­很像毒品,你知道如何抗议,但是又不停的有其他的东西在诱惑着你­,人最难以抵制的是诱惑。

老华:恰恰由于整理商业利益的驱动,使得很多人不断的把工作­、生活搬互联网上,不断的使互联网更加简单、丰富、有诱惑力­,不断的使互联网更加难以抗拒,所以现在拒绝的成本越来越高­。当你周围互联网成为一种方式的时候,周围的这些人他们都使通过­互联网与你交流,你作为一个孤岛也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你怎么办?

亚涛:人是有两面性的,拿我做比方,像当时跟你说的虚拟物流的事­情,我说家里根本不需要装CD的盒子,在互联网上,只要打开电脑­,你就可以享受到所有的东西,但是我在家的时候,还使希望自己用­CD。

老华: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你的家庭或许和你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可能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他只知道在互联网下载东西­,根本不知道CD是什么。当你在家庭的时候,你又是少数派,这时候你就可能­要屈服。

亚涛:可以这么理解,家庭肯定要有一个人主导家庭的走向­。我觉得解决办法,当科技的发展,你一定要学会怎么去回顾­。我很少会看CCTV6,年初的时候看了一个电影<童年游戏>里面的很多游戏都是我们童­年玩的,现在的孩子根本玩不到,这些东西真的跟今天的PCGAM­E不能比么?不见得,所以每个人要找自己的历史,把历史的东西留­住,要不你就不能控制。
有一天光缆都断了的时候,你再找中国邮政没有了,那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说的备份是这样的备份,对生活方式的备份。

雪斌:人们今天对石油、电力的依赖,当太阳磁暴感闹地球的运转­,那一切都乱了,已经造成这种依赖,要回到这种备份太难了。

老华:我觉得亚涛说的备份,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我觉得不可能。经济力量的强大,总是把人往更高效率地方推­,而所谓的落后的东西会被无情的淘汰。如果没有的话­ ,就是因为经济的力量暂时还没有席卷到。互联网又恰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价值存在,背后还依附着高科技的势力­,这种势力的存在使得这种备份很难。

亚涛:讲这些东西,无非是哲学观来看这些问题。就像中国邮政­,今天已经变成物流公司了,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政了。我从哲学上看­,你不能要求社会,要看你自己是否喜欢原始的东西­,人永远是这样的。

老华:但是你不要忘记了会有不断的人把IPTV、智能家电这些充­实到你家庭。

亚涛:当然,你有了这些东西,你还可以找其他的方式­,这些东西是抵挡不住的。就像有了平板,你不可能还是看黑白电视­一样。

老华:人毕竟还是有选择权的,但是选择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

亚涛:这就是外界诱惑和自我的博弈,特别的感觉就是科技像吸毒一­样。

老华:我们今天都是科技的悲观者,没有乐观者,下次应该找一些乐观者来谈谈他们的看法。毕竟科技是中性的­,人才是选择的主动者。今天的讨论就作为是在主流下的反思吧。

Honey and Clover (4)

Chapter 18

山田:“虽然许多话涌上心头,但无论哪句都显得过于做作,羞得我难以开口。我只有呆呆地望着自己超喜欢得茶色头发,被冬日照得通透……明明是自己问的,却出乎意料地,为真山口里说出的‘两人’这个词感到心痛,所以……对只为一句话就如此悲伤的自己,感到焦虑。还有,对将这种焦虑明确传达给真山的自己,更加焦虑,无法自拔。”

教授对森田说:“听好了,在我培养的几千学生当中,你这个男人的才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如果用花来比喻,就是大朵玫瑰。所以,森田,玫瑰确实很美丽,但要想让花持续盛开,则是最难的。被虫子吃掉,为疾病偏爱,自身的刺令周围人和自己都受到伤害,失去生气的大玫瑰,论美丽还不如盛开的蒲公英。”

教授对阿修说:“啊,花本君,真不该当什么教师啊,不论多么疼爱他,对方还是只会毕业离开,毕业之后,下次再见就是几年后了,弄不好就再也见不到了。总之,所谓教师,就好像永远不能毕业的、学校的亡灵一样呢。”

Chapter 19

竹本(看着重逢的森田和阿久):“停滞的时间又开始流动,不对,根本就没有停滞,而是一直在流逝,时间就像瀑布一样。这一年,趁我还只是裹足不前的时候……”

竹本:“森田学长,我在想,如果你回来,我身上的某些东西就会完结。我一直在想,好可怕,该怎么办啊?但是,上帝,到底是为什么啊?他竟然说:‘很高兴又能一起吃饭了’。”

山田:“就这样,真山总是与我失散,无论何时都这么没劲,今后肯定也……一直这样……”

野宫:“哎,要回去了?因为真山没有追来,所以捉迷藏就结束了?……你知道理花小姐吧,山田小姐啊,在这样胡搅蛮缠闹别扭的同时,也在等那边失败吧?……无关?为了引起真山注意而利用我,你说得可真轻巧啊。你要这样试探真山到什么时候?不过我也能理解,泄漏的单相思没有收获,但很轻松呢,罪恶感令对方对你温柔,而且不会再发生更糟的事了,也不会再受到新的伤害……”

野宫:“山田小姐,你喜欢真山什么地方呢?”

山田:“我不明白,如果真的喜欢,就应该能祝他幸福的啊。我,正如刚才你在车中所说的那样,其实,我真的希望他们吹了,一直一直(都这样想)。”哭泣……

Chapter 20

山田独白:到底是为什么?在电视和杂志里,恋爱是那么开心,共同描绘着幸福般的颜色,我的恋爱,为什么是那么的……沉重,令人厌恶呢?

山田:“祈求自己幸福,和祈求某人的不幸,要是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候,我到底该祈求什么才好呢?”

竹本:“老师虽然微笑着谈着这些,但在我看来却觉得非常厉害,也十分羡慕,找到了需要自己的人,再这样继续寻找着答案,凭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所在。”

竹本:“不行,现在她所需要的不是‘怎么了’‘要说会儿话吗’之类无意义的话,那是无法传递的。她,正在战斗中……神啊,为想要做的事而哭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因为找不到方向而哭泣?这要怎样才能找到呢?哪一个更痛苦呢?如果能找到就会因此变坚强吗?”

竹本:“我明白的只有一点,即使曾那样哭泣着的她,即使用上我所知道的所有语言,也无法止住她的泪水。我所能感觉到的,也只是毫无止境的坚强。”

我喜欢的动漫之《ROUGH》1

 看动漫是从小学时开始的,同样是友人的影响,最初俺这个假小子跟着男生们一起看《女神的圣斗士》、《龙珠》这些热血而简单的漫画,后来接触的漫友越来越多了,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直到后来终于有了自己喜欢的风格。可能到大学里才明确知道自己喜欢的类型吧。我觉得从个性发展角度上讲,我属于晚熟型,需要足够宽松自由的空间,我才会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大多数时间我总是在追逐着别人。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大概就是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吧,所以很庆幸我在大学里遇到了好多漫友,接触到比以前丰富得多的资源。现在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是安达充,三四年前,听到别人跟我说安达充的好的时候,我还很不以为然地说:“他画的好吗?好象千人一面啊。”可是后来我却被这些千人一面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再千人一面的人物,在安达充的笔下总能表现出那个角色所特有个性。他的故事通常描述的都是普通高中生的故事,不普通的地方可能只是有些主人公擅长特定的运动(比如棒球,游泳,拳击等)吧。但是就是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总能在你心里激起不小的涟漪,不知不觉中让你深深地融入到故事中。接下来,我想对我喜欢并收藏的安达充的几部漫画进行简单的评论和人物分析,呵呵,只是为了备忘啊,整理自己的思绪。

(一)《我爱芳邻》又叫《ROUGH》 1987-1989

  所谓的ROUGH,就是未完成的意思,草稿阶段。这是作者的解释,我想映射倒故事情节上,大概就是说男女主人公——大和圭介和二之宫亚美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关系也是。故事有安达充一贯的风格特点,男主人公是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甚至有些糟糕的男生,但细细观察又会发现他很体贴细心,只是不太爱表现自己优点。女主人公则独具慧眼,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她慢慢发现这个男生不易被察觉的优点,于是舍弃了在一般人眼里绝佳的对象,选择男主人公。

   大和圭介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用这样一段话评价自己:“在我身上完全没有认定某事,不考虑前因后果就鲁莽行事那种让父母坐立不安的缺点……做任何事情都很有分寸,没有大创伤,也没有大失败,即使远离,父母也能放心。”

   宫亚美则是“能发现他人优点的天才,她具有不被偏见所迷惑,坦诚看待对方的眼光”。

   这样的两人,双方家长由于上一代的原因而交恶,有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身世,但是他们的故事却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谁是罗密欧?”“谁是朱丽叶?”“罗密欧来了……”其实从情节来看,没有什么大的波澜,没有生离死别,或某些漫画中超级丰富的想象,又或者华丽的场面。所以我说不出我喜欢这部漫画的原因,就是莫名的喜欢,看书和电子版一共加起来大概有十遍左右了吧,尽管我基本上把对白都能背下来了,还是忍不住随着故事中的人、事或哭或笑,实在是一大怪事。

  大和圭介:初中三年中一直是全国大赛100米自由泳第三名。上了高中后,加入游泳部,遇到给自己寄了十年写有“杀人犯”贺年卡的二之宫亚美。故事也便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