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世界

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英法对利比亚宣战……貌似世界突然间变得动荡不安,国民也不甘寂寞,适时上演抢盐风波。这一件件事情似乎都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又似乎无法明显预期、避免此类事件。难道其背后真没有什么客观起因么?是不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呢?普通人对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有多少的相信度?这种相信度又是否会影响世界的格局,能多大程度地产生影响呢? 就我看来,其实地震海啸只是自然界的偶然诱因。千年、万年以前发生的地震、海啸大概跟现在这个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是这些事件对人类世界的影响,这些诱因在人类社会的某个当口,适时地激发出矛盾、揭露出隐患,或许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们早已在反思现代文明技术的发展,到底是不是一场自娱自乐,或者说是加速自我毁灭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使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寿命均大大改善,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甚至是灾难。寿命变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不等同于自我实现、完成的机会更多、更强,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倒退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核危机,每一项似乎都是人类在作茧自缚。我有时会有些奇怪的想法,也许人的发展方向错误了:我们没有寻求自身的进化,反而迷恋于外在的技术进步,一步一步地做了它的奴隶。现在围绕我们生活的概念、技术、观念和设施,有多少是人个体从内心自发追求的,有多少是被“制造”、“创造”出来的需求呢?我们真的在变得更文明、更有效么? 地震、海啸恰巧发生在了日本的核电站——据说该站长期存在隐瞒安全缺陷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越想掩盖什么,越想神不知鬼不觉,事情就会越快地被曝光出来,这里就应验了。相信这次核泄漏危机会影响很多国家、团体和个人对核能应用的看法,也很可能引发新的分歧和争端(拉美国家仍表示要积极发展核电)。 此次事件暴露的另一项问题,比之前一项可能没那么惊悚,但我认为仍然是会影响深远的。日本的事件一发生,人们不再依赖主流媒体(电视、甚至门户网站)来获取消息,反而是微博、SNS网站的传播速度一马当先。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渠道可以说是完全中性的,因此也就不具备区别真伪信息、处理过滤信息的功能,说的可怕些,它是以光纤传输的速度,或者病毒传播的速度在实现以讹传讹。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很难保持冷静的判断力,所以抢盐的事情就发生了。考虑到这些微博、SNS网站本身就具备用户数据分析功能,再没有比它们能更有效、迅速地再人群中植入恐慌、猜疑或者其他任何指定的情绪了。所以,为了保持淡定,建议缺乏判断力的人不要关注太多人,远离名人微博:P 可能没有哪一代人比我们这代人体验更多的习得性无力感了。在有生之年,被迫思考能源枯竭、世界毁灭甚至外星移民,恐怕凯撒、拿破仑、秦皇汉武之辈也无能为力吧?远的不说,2012这一遭就已经开始隐隐做痛了吧?玛雅人的预言似乎也不是说地球会爆炸、毁灭之类的,只是说“2012年12月21日将是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此后,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一个全新的文明。”也许我们可以期待最近几年接连不断的事件,能够让全人类开始反省,最终放弃些什么,从而迎接全新的模式。 我自己的猜想是,也许会发生什么事件,让大家放弃现代文明技术,重新回归原始文明状态,就像不可解的史前文明一样,也许这样的事情地球上已经发生过好多次了。当然,在这样巨大的变革中,难免会有伤害,我们个体是无力控制的,也只有全心祈祷,为所有人祝福。 不管怎么样,大自然就在那里,繁衍更迭,生生不息。

碎屏K3复活记

K3到手不到2个月,第一个月用来狂读书,每周1~2本书的速度。 使用率高了,自然也就不觉得那么精贵,便不再是束之高阁那种供奉态度了。 于是乎,某晚心不在焉地一个翻身,胳膊肘直接压在了屏幕上,立时听到清脆的碎裂声,悲剧啊。 但当时,我心情异常平静,竟毫无懊恼情绪。过去一个多月读太多书,脑子一直不断处理信息,也许有点受不住了吧,潜意识说不定正在庆幸可以休息一段了呢。 不过,碎屏K3是很快就可以复活地! 自从有了万能的淘宝,只要有购买需求,似乎很少有找不到的东西。一星期内,我就收到了卖家精心包裹的原装珍珠屏,周末得空就开始了DIY换屏大计。 以下是详细动作分解…… 拆去后盖的K3和待换的新屏 虽然电池正面是Amazon的英文说明,拆下来一看反面标准的made in China,2010年9月制造啊:-) 螺丝口太小了,比了半天才找到合适的来拧,一共20多个,所有能看见的都得拧下来,真费劲。 掀开主板,就看到碎屏了。 换上新屏 复活的K3和坏屏合影。

年年岁岁

[audio http://www.ibenshop.com/music/newyear.mp3|autostart = yes|loop = yes]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尽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过世多年,我们家依然保持着一个惯例,或者说传统。 每逢过年,父亲所有的兄弟姐妹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然后是母亲的所有兄弟姐妹全家一起聚会过年。亲戚们聚在一起无非是吃饭、聊天、消遣,既热闹也吵闹。 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中,有人刚迈入十几岁的门槛,有人刚迈入二十几岁的门槛,有人刚开始奔三,有人则已迈过三十的门槛,即将为人父母; 父母、叔伯、婶娘、姨舅们,又有步入花甲之年的,其中有长者已然过了七十、八十,开始更多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处在这绵延的家族链(或者家族树)的中干部,正是承前启后的部位。 除了两个年纪较小的侄子侄女,家里剩下的孩子都过了青春期,跟我的年龄差距都在10岁以内。也许是过了那种或晦暗、或忧郁,甚至偏激或叛逆的时期,弟弟们、侄子们都变得漂亮、开朗又随和。尽管经历各不相同,但确实有好好历练过,都散发着青年人的朝气和趋向更大担当的成熟。我很高兴能跟他们聊聊人生规划、旅行经历或者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情。 同时,我也能跟大我一轮或两轮的哥哥、嫂子们,聊聊工作和人生感受,甚至是听老人们讲讲战争、文革对他们几代人的影响。 自己似乎有了更宽的接受维度,仿佛心中又生出更多的触角去感悟人生百态。 是自己成熟了?变老了?不管怎么样,很乐于有这样的体认。 我相信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一段时间:自身处于相对平稳的阶段——身体停止生长,却也还未明显、加速地衰老,回首望去,能欣喜地发现后来者快速的成长,从心中涌出一种代有人才出,或者生命绵延不衰,或者其他什么的感觉。我不知道每个人的感觉是否一样,反正我自己心里有种喜悦,用欣赏的眼光看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的成长,并从他们身上看到出自同源的那些家族特征。 我对时光流逝有种复杂的感激。 反思下来,渐渐理解父母辈的苦心——他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辛苦维系着亲戚间的敦睦。成长的二十多年里,家族中的亲戚来往非常紧密,撇去过年过节不说,平时也是隔三差五,互相走动来往,守望相助。我们这些孩子们,除了三代以内血亲这一羁绊外,更是彼此童年、少年的玩伴。即使成年后,大家各奔东西,但这二十多年的亲近记忆会将大家随时联系起来,虽然不尽善尽美,却能给人充分的归属感。 这种中国式的亲缘伦理,其实很好,很强大。

E阅读时代

轻薄的(仅重240g的)kindle3在手,我脑海中冒出的竟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这些词汇。想从前,由于传播媒介的限制,获取知识曾经是一项非常奢侈的活动。因而文字、知识只是少数上层精英人士所具备的技能。然而,惠施的五车书、大仲马那等身的著作,在今天可能连一个2G的U盘都装不满。今天,我们只要敲几下键盘、点几次鼠标,就能畅游浩瀚的人类知识宝库。也许继竹简、纸张之后,新的知识传播媒介革命已经到来了。 普通的电纸书具有的功能,K3只是比他们做得更好些而已,对得起139美元的价格。比如,接近纸质印刷的显示质感、内置支持递归查询的牛津字典、方便的批注摘要功能、文章朗读功能、更快的翻页速度等等。 我更看重的是Amazon结合它的资源所提供的读者服务: Kindle**社区 你正在读一本畅销小说,想让大家知道你最喜欢哪一部分情节么?你想读读别人的标注么?通过绑定自己的Facebook和Twitter账号,你就可以直接分享自己所作的笔记和标注。通过查阅“流行标注(Popular Highlights)“,你就可以知道正在读的书哪一段最受欢迎。 全平台同步** PC、黑莓、Iphone、Ipad这些平台上,Kindle都提供了免费客户端程序。你的阅读进度、笔记、标注可以全部存放到Amazon的服务器上,出门的时候不想带Kindle的话,直接用Iphone或者黑莓把之前的进度同步过来就好。 电子阅读是否会代替传统纸制的书籍呢?对着Kindle3,我感觉至少Amazon是想要这么做的。

2010这一年

某天,一个同事问我,你最喜欢哪一年? 一般这种问题应该是我这个选择障碍人士最没辙的,通常我都很难选出“最高级”的唯一的。奇怪的是,这次我稍一思索,就脱口而出:2010年。对这个标志性的第10年,我能有这样的认知,算是对自己很不错的交待了。 10年前,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独自生活,之后毕业、工作等等。对于我来说,这10年的历程是最清晰、真实的,不再像童年和少年时期那么模糊、懵懂。个人觉得独处才是让我的内在成长的最好情境,遗憾的是我得到这样的机会有点晚,于是乎现在仍然摆脱不了对家人的依赖。所以,我对事常有种无所顾忌、没心没肺的态度,大概是因为心里总存个念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有个会无条件接受我的去处。我想,等到我能学会在生命中背负些东西的时候,等到我也不得不成为别人的支撑和依赖的时候,我才能真正靠谱起来吧。这似乎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啊。 如果要说2010年是怎样的一年,我想应该是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厚积薄发的一年吧。 整整一年里,我的思维都异常活跃,对于新鲜事物和知识有着极高的热情。幸运的是,今年读过的几本书,都是上乘之作,没有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虽然豆瓣上显示今年只读完了11本书,比去年还少了1本,不过这其中可是有陈寅恪这样的大师的学问,还有《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的。另外,也绝对不能不提台湾蒋勋先生的一系列讲座的,它们可以说是开启我这一整年的健康向上生活的钥匙啊。 蒋勋先生把自己在历史、艺术以及社会经历方面数十年的收获悉数融合到了自己的讲学中。在讲艺术史的时候他能从社会发展、历史变迁角度加以分析;讲书画的时候,他能结合诗词歌赋来描述意境。最难得的是,他有一种跨文化的开明视野,能够尽量撇开主观因素来看待问题。他的各种讲座,我听完了大约八十个左右的讲次,每个讲次至少30分钟,完全自动自发地听下来的,不带任何勉强。可以说,因为他的讲座,我充分利用了独处的时间,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质。后半年来,渐渐学会了如何使自己恢复精神力、创造力,仿佛摸到了使用自身生命力的法门。 说到生命力,其实今年是实在地感到以往好似金刚不坏的身体,开始有产生裂缝的迹象了。从皮肤上若隐若现的细纹,到感觉日渐稀疏的头发,包括今年大惊小怪地跑去医院的检查身体,虽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确实也是体能衰退的一些讯号。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太多的沮丧,大概这些变化让我更清楚自己鲜活的生命吧。很难表达那种切实意识到生命的无常与有限性后,自身本能地激发出的、对活着这件事的热情。我竟用大约半年的时间养成了一种自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一直坚持了一项锻炼。心理上,则是持续保持着思维活跃的一种状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科学地使用自己的身体、更长久地使用这个身体。当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似乎都是比以往更有活力和激情的。 这一年里,有了几次不错的旅行,做了几件自己喜欢的事情,邂逅了些有趣的人。旅行和工作中曾遇到有些险情和压力的状况,因而有幸看到自己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所表现出的真实,得以应用过往的经验来化解,算是认识自己的一种很好的体验吧。有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也许不是很完美,甚至感觉很糟,但经过之后,自己终究还是有收获的,或早或晚,你都会感谢曾经的这些教会你的事情,或许这就是人成长的过程吧。 今年挺好,明年加油吧。

三星堆和金沙

由于行程安排失误,回程的时候,我得头一天晚上先到成都,第二天晚上再从成都飞回北京。无可奈何之下,在出发前几天,我才开始研究成都这一天怎么过。后来,竟开始感激这次失误了,因为利用这一天,我实现了一个夙愿。 出发前,我问自己,如果只能在成都呆一天,我要去哪里?其实答案在那里很久了——当然是三星堆。大约四、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北图的馆藏文献中,读到了三星堆的考古研究的内容,我深受震撼,从此就对这些古蜀文明的遗物魂牵梦绕。总在心里想着,如果去成都,哪怕是四川,也一定要找机会去那里。这次终于得偿所愿啦。 飞机傍晚才抵达成都,竟被我赶上一辆去德阳的末班车。因为去德阳会经过广汉,我就自以为是地又做了一个有点愚蠢的决定——直接去广汉。虽然司机答应得好好的,说会把我送到广汉,结果他就把我扔到高速路上了(装作忘了,幸亏我自己一路老盯着路牌出口看)。 虽然提前有准备广汉的地图,但是晚上快9点时,一个人站在黑漆漆的高速路上,这实在有些冒险。我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无数遍,无奈还是得硬着头皮从高速路上走下去。一路贴着高速路边走,我才第一次注意到高速还是有边道的设置的。 我背着个大包,小心谨慎又恨不得脚下生风地走了大概2公里,终于到了广汉入口收费站。这个时候,只要抬头就可以看到迎宾广场上那个巨大的青铜大立人仿制品雕像,此时此刻它对我来说就像灯塔一样,指示着安全庇护地的所在。 手机拍得不太清楚 第二天一大早,我做为当天的第一拨游客参观了三星堆。早在出发之前,我就去三星堆和金沙的网站上下载了详细的解说词,虽然三星堆中展品摆放顺序有些调整,不过总算都能找到对应的解说词,所以看得还比较明白。 尽管在各种文献媒体中,早领略过了三星堆的神秘,当亲眼见到那些神秘而精美的青铜器时,我却仍禁不住会惊喜赞叹。三星堆最大的看点就是青铜器,出土数量众多,造型奇特。这里的青铜器呈现蜀文化特有的风情,很多造型、花纹都是我以前看过的青铜器上没有的。最突出的就是青铜面具,以及青铜人像系列。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在别处看到的青铜器几乎没有人的造型的。在这里,透过这些青铜面具,我们竟看到了数千年前的古蜀人,至少是当时的贵族的长相了。总觉得这些青铜面具和人像都神情肃穆,大概是因为跟祭祀有关吧。 也许可能当时古蜀人的崇拜鸟图腾吧,除了青铜面具,很多鸟造型的青铜器也精美绝伦,当今的技术也未必能做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我始终觉得青铜器上的花纹很抽象,应该可以给搞设计的人提供新鲜的创意灵感。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的青羊大道附近,2007年建成的博物馆应用了很多全新的媒体技术,参观体验比三星堆还棒。不过,金沙的所有出土品从规格到质量都比三星低了几个档次,也许这就是是古蜀文明没落的证据,又可能是因为金沙的发现较晚,许多宝物还有待发掘吧。

2010-Tibet(9)

道听途说

旅行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元的。除了领略风景、美食,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不过,下面要讲这些都是些听来的、别人的事情,所以我就单收录在这里,区别于自己的体验。

前军嫂

先说说路上遇到一个前军嫂吧,是在从波密回八一的班车上遇到的,本来因为又要过通麦天险,赶上司机又是临时客串的(据说是西藏民族大学的毕业生,放假来顶他爹的班),我一路挺紧张的。正好这大姐一路喋喋不休,嗓音高亢,言语中还常夹杂些地方的浑话土语,听起来像听戏一样还挺有趣,于是我慢慢也放松下来。

这位前军嫂是四川人士,起初嫁了个当兵的,在墨脱服役。她每次探亲都要徒步爬雪山进到墨脱,有那么几次在走到半路时就昏了过去,好在她前夫跟门巴人关系很好,总能找到帮手给背出来。一提到在墨脱部队上的生活,她就颇为得意,说是当时整个部队算她在内就两个女人,处处都是珍稀保护动物一般的待遇。

她离婚的原因,大家也差不多能猜到,但我还是惊讶于她能够在一车的人面前侃侃地谈出来,可能是早就看开了吧。就是那样,没什么新鲜的——常年的聚少离多,她前夫就找了第三者,然后他们就离婚了。这段婚姻似乎对她也不全是坏事,她由此也跟林芝地方军区的一些小头目、部队领导啥的私交不错。所以,在第二段婚姻中,她已经可以用这些关系给自己后来的丈夫谋些出路了。这次她就是要去八一见一个部队的领导,路上还打了几个电话,托那里的熟人找可靠的店买些烟酒。“昨天刚好跟客运站的司机们打麻将赢了两千多块,一半送礼的钱就有啦。”她一面得意地炫耀昨天的战果,一面又嘱咐电话里的人,“XXX牌子的假的多,不如买XXX牌的吧,钱不是问题,最怕买了假货送人……”

当然,光她自己的故事,还不够打发整段车程的。所以,后来她又说起她朋友的老公的故事。我称他为藏族暴力男。

藏族暴力男

藏族暴力男其实是个普通的银行职员,不过打人事迹却挺辉煌的。他的特点是,清醒的时候是个很正常的人,但一喝醉了就成了暴力男。辉煌记录之一就是曾经喝醉酒后暴打其所在银行的上司和行长。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他没有被开除或者逮捕,反而是银行令其办了病退一类的,不用上班,工资照领。众人不禁要猜测,在外面能把工作中的领导打成这样,家里人得打成什么样啊。果不出所料,他的第一任老婆因为受不了毒打,已经跑到印度投靠亲戚去了。据说,现在的第二任老婆也常年满身是伤,正打算出逃到尼泊尔。你听听,这都打出国际问题了,这边陲地方的民风彪悍和法制不健全,也真是令人诧异。

疯人院

都说在西藏这个地方,能见到很多“疯子”,拉萨的几个青年旅舍都被戏称为“疯人院”。可惜别的我都可以忍受,唯一受不了出去玩睡眠不好。所以,没有机会住这些青年旅社,也就少了跟“疯人们”交流的机会。所幸,我们在路上也遇到了几个有趣的“疯子”。交流下来,我还满羡慕他们的经历的呢。

我们是在羊湖的路上遇见那仨孩子的。俩男孩都是辞了职的,一路骑行由滇藏线到拉萨,女孩是其中一个的女朋友,是后来从昆明飞到拉萨和他们会合的。于是,俩人又驮着女孩,在西藏骑行游玩。在岗巴拉山顶,一个鼻子晒得几乎成酒糟鼻的男孩过来跟我们商量,求我们让她的女朋友搭车下山。他说他实在太累,驮不动她了。

下山的路上,女孩就给我们讲了他们几个人在西藏的游玩。他们几个人是决计不去任何知名的旅游景点的,正好路上听人说,浪卡子县的山中有个很小的湖,是羊湖的分支,海拔5000多米,旁边还有个尼姑庵,景色挺别致。

于是,三个人一合计就骑着自行车去了。他们买了蔬菜瓜果,去那只有4个尼姑的尼姑庵住了2天,还自己动手炒菜做饭,过得很惬意。另外,他们在那小湖边上还目睹了几次雪崩,其中一个男孩还徒手爬到了那里海拔6000多米的山上。请注意,他们三个人都是初次进藏,女孩还是直接飞来的,这对于我这个一直对高反战战兢兢的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你们就不担心高原反应么?”他们说,“没仔细想过,应该没问题吧”,真是大无畏呵。

_老郭_

老郭是在当雄县跟我们一起拼车去的纳木错。老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郭老了,他说自己60岁了。跟我们这种去观光旅游的凡人不同,老郭是去考察的。“我坚信人类的起源在西藏!”“攻克了肿瘤之后,我发现了人类起源在西藏的秘密……”可能是我见识浅薄,或者孤陋寡闻,反正我总觉得他有点伪科学的味道。所以,一路上,我没少用自己那少的可怜的知识跟他抬杠。

他说自己半年内来了西藏三次,阿里地区也去过了,专门考察各处的洞穴,研究远古人的活动,以及古生物的化石之类的。我便追着他要看他录的洞穴的视频,没想到还真有视频,而且也难以断定它就是假的。尽管这个业余生物考古学者的身份很可疑,最终也没得到验证,但我真的相信他确实是半年内来过西藏三次。别的不说,单是冒雪翻那根拉山口那次,他老人家噌噌地,一点都不费力地就走在了我们前头,还领着我们走了条捷径上的山顶,真令我这个快手脚并用的汗颜。

分别的时候,老郭说还要去哪里考察洞穴来者,我也没记住,只是到现在还在内心纠结着他到底是不是伪科学呢,是还是不是呢?

2010-Tibet(8)

纳木错 从拉萨到纳木错,我们是先坐班车到当雄,再在当雄找车。所谓的班车,其实就是藏民个体经营的金杯车,一共载十一二人不等,全凭司机的意愿。绝大多数乘客都是藏民,他们也都默许一排坐4个这种做法,毕竟车次有限、座位有限。来去当雄,我们很巧地搭的都是同一个司机的车,回来时也就不再对他对付查超载、超速的手段大惊小怪了。搭这种班车虽然坐得不太舒服,但也不是全然无趣,坐得近了,也方便聊天。尤其当地上学的小孩子都是汉藏双语教学的,所以很容易沟通,可以了解一些有趣的事情。 从当雄到纳木错,我们找的车是往返150/人,包门票(其实是司机有门路不买票直接把人带进去),还比较划算。 那天下午3点左右,我们终于到了纳木错。我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是天空晴朗少云,湖面平静无波,念青唐古拉和扎西半岛均清晰地投射在如镜的湖面上……结果,那天到的时候,纳木错正风急浪高,如果没有南侧环绕的皑皑念青唐古拉山脉,我会以为是来到了海边。幸而,在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畔,任大风拂面,我也没感觉有啥不适,于是就越发兴致盎然,径直开始了环绕扎西半岛一周的脚程。 我原也想拍拍最常规的雪山倒影、水天相接,可惜整个天空一直都被厚重的云层笼罩,如果不是那大风,估计太阳都难露出个脸儿。念青唐古拉的主峰挣扎着短暂现身之后,就无奈地提早下班去了。整个山脉也始终被绵绵的白云压着,看不太真切。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光线挺适中的,越接近黄昏,周围景物的色彩越丰富,湖水的颜色也跟着不时变化着。待到转过一半的扎西半岛,站在它探入湖中的那个尖端,就看得更分明了:受光一面的湖水颜色跟尼洋河的颜色差不多,浅绿的;而光照较少的一面就是深邃的蓝了。我们待在那里很久,等着太阳慢慢落下去,感受着每分钟光线的变化,前一刻到处还是清绿的冷色调,后一刻所有的事物像蒙了一层橙红色的面纱一样,通通都暖了起来。我们跟捡了宝似的,不停地按快门,就这么伴着太阳落山了,才完成后半段转岛。 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过夜,本就没指望能睡得好,不过浅浅睡了几觉,中间还被狗叫声吵醒,可能是它们早早发现天气的异常了吧。载我们到当雄的班车司机,他当时只是看了看纳木错方向的云,就说,“那边要下雪啦。”没想到,后来还真叫他说中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又爬起来去扎西半岛的山顶上看日出。不过一二百米的山头,每向上十米都累得我要停下来大口喘气,空气实在太稀薄了,加上山风又大,能吸进的氧气又少了大半。总之,一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上了山顶,天已经微微亮了。本想好好欣赏日出,不料太阳始终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着,不多一会儿,竟下起了冰雹。‘这也不错,短短两天,秋天和冬天的样子都看到了,这趟也算值了’,我心里这么琢磨着,也不觉得气喘了,开始端起相机乱拍。这时候,忽然见远远的一个人影小跑着过来,边跑边喊,“别拍了,快下山,找车走!”近了仔细一看,也是游客,比我大些?他匆匆解释说,“去年也是十一这会儿,下了雪,结果那根拉山口那边积雪太多,只好封路封山,整整封了七天。困在这里的人,无论居民还是游客,把能烧的东西都烧来取暖了。”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继续向下跑去。 鉴于此,我们也迅速权衡,做了决定:马上下山,同时联系司机立刻来接我们,趁着路上积雪还不多的时候,争取最短的时间离开。幸好昨天送我们进来的司机晚上就没回当雄,我们下了山,胡乱收拾了行李,短短十分钟就开车往回返了。 一路走着,雪果然越下越大,纳木错很快就被风雪掩去了踪影。到了那根拉山口,在我们前面出发的车子,已经有几个在上坡的地方打着滑,上不去了,于是后到的车子都拥堵在这条路上。我们的司机犹豫中停车等了一阵,结果路上的雪越发被压实,更加滑。等到我们上坡的时候,车子也开始打滑了。我们下车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车子推上了一段小坡,这还只是在4800米左右的海拔,到那根拉山口还有小400米,要上好几个坡呢。 我们一合计,推车还不如徒步翻过山去呢,况且过了山口,又是连续下坡的弯道,打起滑来更要命。所以,当即把车钱付给了司机,整理好行装,开始徒步翻雪山了。 别看只有这几百米的高度,但爬起来还真是得费一番力气,我喘得厉害,还要小心在雪地里不要摔倒,更要背个45L的大包行动。快到顶的最后十几米,我几乎是走几步就要休息下,大口地呼吸。终于站到山顶的时候,整个人兴奋得不得了,觉得自己太不可思议了。 好在过了山口之后,接下来就是下山的路程了,感觉舒服很多,也不喘了。于是,便得了空闲,边走边欣赏周围这些今早刚形成的雪山。我们挑了山脊上一条线路往下走,视野很好,看到了很多不错的风景。 据说,从我们出发的地方到当雄县城,顺着路走大概有不到四十公里,本来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一直徒步,大概中午能到县城。幸运的是,过了山口,走了大概两三公里,过了那些连续弯道后,我们的司机也赶上来了,刚好接上我们。 再往外行驶十几公里,就清晰地看到分界线了:山的一侧盖着稀疏的雪花,另一侧却什么也没有,还是昨天的样子。到了当雄县境内,草原上还暖洋洋的,一片祥和,让人觉得一早上灾难片似的大逃亡特不真实,跟梦一样。不过,心情却是很到位的,满满的劫后余生的感觉。看着草原上袅袅的炊烟,悠闲地吃草的牛羊,还有远处阳光透过松软的云层,在连绵的山上投下的光斑,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也许审美细胞也被大量惊吓出来了吧,呵呵。

2010-Tibet(7)

羊湖 从波密出发,我坐了一整天的车,马不停蹄地连夜赶回了拉萨(晚上11点到的拉萨)。这一天跑得,风景看得都审美疲劳了,坐在车上我都快开始思考人生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晚上9点多,我坐的末班车在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左右)附近停车稍作休息。我下了车,一抬头便看到漫天的星星盈盈流转,简直跟以前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星空图一模一样,都能清楚地连出各个星座。不管几等星,都比以前看得要大些,忽闪忽闪的,蛮可爱的。这大概是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漂亮的星空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不觉赞叹不已。 第二天在拉萨则有些不顺利,一大早跑去折腾边防证,什么旅游局、边防大队的都跑了。最倒霉的是,去亚东的车票非常紧张,我中午赶到车站买第二天的票,居然已经卖完了,到江孜的都没有了,而我剩下的时间又不够先去日喀则,再到亚东,只好做罢,心里又累积了不少怨气。 这样一来,我本来时间很紧的行程,一下子松散下来,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了都。还好,之前有做过羊湖和纳木错的功课,就粗略打算去羊湖一天,纳木错两天。小猫和甄同学那时已然去过这两个地方了,我即使厚颜跑去说要再搭伙也已经晚了。还好我有遇到王大侠,他也去这两个湖,于是就搭伴同行了三天,还蛮精彩的。之所以称他为大侠,其一是因为他登山的经验很丰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擅长把握山势走向;其二是因为他有种古道热肠。另外,此君一直戴着宽沿的户外遮阳帽,总让我联想到宋朝军人,比如林冲,呵呵。 去羊湖,还是延续我之前几天的走法,先尽量搭公共交通接近目的地,再在当地包车或者拼车到达。这样比全程包车省钱,又比散客拼团或者纯公共交通来得自由。当日,我们先坐车到曲水大桥,然后在那里200多块包了个车一天往返羊湖。 我现在还是无法准确形容初见羊湖所感受到的震撼。它湖水的那种蓝色美得极不真实,无论按下多少次快门,也总觉得没有捕捉到那种色彩。由于天气晴朗少云,远处的卡若拉冰川也清晰可见,冰川的银白和这抹神秘的蓝,还有山的墨绿,田野的金黄,这些色彩大概只有大自然才调配的这么完美吧,不愧是三大圣湖之一。 后来,被平静而神秘的湖水吸引着,我们直接从岗巴拉山口沿着山坡徒步下到湖边,从另一个角度再仔细端详。可是,就算能从各个角度把这圣湖看个清楚,我们也注定是看不懂它的。老实说,那天我拍了好多张羊湖,却没有一张满意的,到了最后我完全放弃拍照了,只是停留在那里用剩下的时间使劲地看,妄图把它的神秘蓝色印在脑海中。 羊湖的海拔也有4000多呢,冈巴拉山口海拔4790,我在这里爬上爬下半天,居然也没啥反应,顿时自我感觉非常好,最终下定了决心去纳木错住一晚上,真是自虐不甘人后啊。现在回想起来,羊卓雍错和纳木错两个圣湖还真名副其实,都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前者的美是难以言表,后者的美则是变化多端的,还带点儿危险。

2010-Tibet(6)

波密 波密海拔只有2700左右,却有“冰川之乡”的美誉,境内多有海洋性冰川,这点很神奇。在其县城扎木镇,抬眼四顾就能看到好几座雪山或者冰川,很是养眼。在波密呆得2天,每天都是早晚各下一会儿小雨,到了大白天的时候就晴朗起来,感觉非常滋润。 扎木镇坦白的说,一个人在波密行动,活动范围其实有点受限制。波密的旅游气氛感觉不是很浓,大多数人都是经川藏线路过,本地的景点去得貌似较少,去很多地方没有班车就只有包车。如果包车的话,我就得斟酌价格(我给自己定的每天路费上限最好不超过350元),负担不起就不能去了,这大概就是我擅自单独行动的代价吧。不过,经过前一天的那顿折腾,我好像释然许多,毕竟我已经到达了这里,似乎觉得已经达到目的了。 按照最开始的计划,我们会去波密的岗乡云衫自然保护区,据说它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云杉林。我已经忘记了最初为什么把它加到行程计划里了,只是固执地非要贯彻这个计划。因此,在波密第一个早晨,我就到处打听怎么去岗乡,最后找到一个出租车司机带我去。 去岗乡的路刚开始修,据说明年才会修好通车,一路走的都是土石路,很颠簸,从扎木镇大概开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岗乡的那几个村子。车子开到快没路的时候,我们遇到个开着拖拉机的藏民小伙子,他告诉我们前面没有路了,车子进不去,要进自然保护区只能徒步,还得找个当地的向导,正好他爸爸以前是这里的护林员,可以带我们进去。于是,我就雇了这位老人当向导。本来说司机在外面等我出来,大概司机觉得光坐着等比较无聊吧,竟主动说跟我一起进去玩,反正也没门票。于是,丛林探险三人小分队就出发了。 岗乡的村子这里还真是原始森林,基本没有什么路,都是向导带着我们看哪里能走就走哪儿,过河都是就地取材找个树干搭个独木桥。这里的云杉多是二、三百年的树龄,笔直林立,我有种走进巨人国的感觉。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在其中除了看到动物的脚印,以及啃过的食物残余,我们都没碰到啥野生动物。倒是遇到一只有趣的牛,大概是村里人养的,看到人来它有些紧张,但没有落荒而逃,只是原地静观其变,等到我们稍微走远一些,我再回头一看,发现它撒欢一样地不断地向后上方踢两条后腿,扭来扭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这种野生环境呆久了,似乎比外面的牛要活泼。好在这里的菌类异常丰富,所以他们俩个很快变身为采蘑菇的大叔,据我目测,一早上采了有3斤左右的蘑菇,司机一直笑呵呵地说,中午的菜有着落了。本来刚进来的时候雄心勃勃地说要上到山顶,结果走了三个多小时还没到半山腰,我体力不支了,只好让向导大爷带我们回去了。这大概就是未开发的景区的不便之处吧。帕隆藏布沿岸 这一大早的体力透支,几乎打乱了我一天的计划,从岗乡回来后,简直累得哪儿也不想去了。我都打算中午吃个饭,下午就回住处睡觉了。哪知又有一番奇遇。 中午踱进镇上一个饭馆,找个地方坐下,刚点好东西,邻桌的一群人就跟我打招呼。他们是上海一个摄影沙龙的,这四个大叔从黄龙开始分段搭车走川藏线,那天刚到波密落脚,下午打算找个地方拍照去,所以跟我打听哪里风景好。听说我是一个人上路,都觉得有点惊讶。后来我就很神奇地蹭上他们的车去玉许乡转了一圈,老爷子们说,“看你小姑娘一个人,挺可怜的,就顺便带着你呗。”那一下午,我跟着四个摄影高手,一路勤问勤学,等于是上了一下午的速成摄影课,看风景倒是其次了。他们四个人中有人对光影把握很好,有的对色彩很敏感,还有专长构图的,行车的时候,一般让坐在副驾位置的人负责关注路上的风景,随时让司机停车,然后大家下车拍照,拍完互相交流成果,满有气氛的。总之,这一下午我获益匪浅哪。 路上看到的不知名雪山玉许 为了赶着回拉萨,安排去亚东的行程,我在波密也只呆了这一天就又匆匆离开了,也许是因为当初来此的执念已得到满足而消散了,也许是因为急着赶回拉萨好安排去亚东的行程,总之回程的决定并没有让我太纠结J。

|